晶报评:用高贵的坚持捂热冷门的诗歌

发布时间:2017-03-27来源:晶报编辑:陈蓉

深圳首届半岛诗歌论坛昨日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32名诗人,与微信诗群、高校研究机构的代表在大鹏半岛欢聚一堂,共同探讨了诗歌文化。

这注定不是一个关注度很高的新闻,与中国足球战胜韩国等大热的事件相比,诗歌这种东西,确实显得有些冷门了。但无论如何,诗歌作为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总该被关注和珍视。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诗歌,被视为中国新诗诞生的标志。去年,在中国即将迎来新诗百年的时候,深圳读书月也隆重举办了年度十大好诗评选,与大鹏的半岛诗歌论坛一样,这些都是一种高贵的坚守和努力。

因为鲍勃·迪伦获得了诺贝尔奖以及莱昂纳德·科恩离世,诗歌在去年一度引发了一波被关注的小高潮,但没过多久,一切又都归于沉寂。突如其来的有关诗的讨论,恰恰暴露了诗歌与时代和生活的隔膜与距离,疯狂的刷屏背后,闪现着奢侈、陌生、盼望和落寞。诗歌的冷,没法在虚火的炙烤下变热,突如其来的亢奋,反倒像极了一首讽刺诗。

前阵子有个段子很火:李宗盛说“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我们只会说“已撸”;李宗盛说“旧爱的誓言像极了一个巴掌,每当你记起一句就挨一个耳光”,我们只会说“想到前任就像日了狗”;李宗盛说“夜已深,还有什么人,让你这样醒着数伤痕”,我们只会说“蓝瘦香菇”……很有趣的文字,但这难道不是指向这个全无诗意时代的投枪么?没有诗与美的世界真的会好么?

越是在碎片化、浅薄化的海量信息如山洪爆发般席卷一切的时代,我们越需要悉心聆听灵魂和生命静静流淌的声音,而诗歌,就是那一个个如同精灵般跳跃的音符,她可以让人连接智慧与宁静,可以让人聆听内心深处最真实动人的声音。越是在浮躁的年代,越需要对诗歌的坚守,并坚信总有一天,诗歌会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像摆脱乌云突然现身的太阳,绽放出万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