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

发布时间:2017-05-22来源:深圳晚报编辑:陈蓉

深圳新闻网讯 垃圾处理水平的升级,不仅将养成市民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也将是深圳成为一座先进、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

深圳市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现场会5月19日在盐田区召开,当天印发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方案》提出,深圳将要求居民小区和城中村配置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至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单位(小区)覆盖率达到90%,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覆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量达到3300吨/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达4亿吨,且城镇生活垃圾还在以每年5%至8%的速度递增。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显示,2015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设施640座,填埋处理总量达到1.15亿吨,设施数量和处理总量仍持续增长,填埋处理仍然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最主要方式。2015年城市填埋设施的增长率为6%。垃圾填埋用地量极大,不断增长的垃圾量与有限的城市空间,要求全社会必须接受更为先进、环保、节约空间的垃圾处理模式。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目标是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深圳市自2000年成为全国首批8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以来,一直探索科学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根据《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实施方案(2015~2020)》,深圳将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单独收运和资源化处理系统,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深圳市从实施、监督、推广等多个维度入手,先后发布《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操作规程》等标准化文件,编制家庭、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区域的实操指引,完善政策体系,同时制定实施《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考核实施方案(2016年度)》,对各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工作成效实行综合考核。

2016年深圳共创建827个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达标小区,占全市物业管理小区29%,同时初步建立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废弃织物、年花年桔、绿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厨垃圾等分流分类体系,2016年全市日均分流分类处理量约1200吨。预计3年内达到3000吨/日,将有效缓解末端垃圾处理设施的压力。创新便民参与平台,持续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促进市民养成分类暂存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每周六定时定点投放的习惯。同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微信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引导,发动社会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减量知识普及度明显提升。

作为一个新锐进取、市民素质水平较高的年轻城市,垃圾分类在深圳拥有着良好的社会基础,也在各方面努力下作出了相对完善的准备,进一步实现垃圾分类,全面提高深圳垃圾处理能力的时候已经到来。垃圾处理水平的升级,不仅将养成市民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也将是深圳成为一座先进、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