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宿舍”是高校资源对外开放的积极尝试

发布时间:2017-08-15来源:深圳晚报编辑:邓雪婷

评论员 温琼

对于一座城市的外来者讲,住宿往往是件烦心事,酒店价格往往较为昂贵,还要担心位置问题。而成都一家高校的别出心裁之举,很有可能为他人解决住宿烦恼。成都一高校拿出41间闲置的宿舍,在暑期对外开放为“共享宿舍”。一位入住者18天花425元,这样算下来一天的住宿成本仅二十余元。

近年来共享经济正在蓬勃地发展,有共享自行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等,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共享经济正逐步渗透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而高校“共享宿舍”的出现,让共享家族又添一名新成员。

不过,相较于“共享”话题,成都高校“共享宿舍”的举止可能更加击中的是高校资源对外开放的问题。高校对外开放一直是舆论的热议话题。高校资源很丰富,如何答好“开放”这道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必须面对的诘问。

高校开放宿舍为“共享宿舍”的举止,暂且不论成效如何,都值得为之点赞,因为一旦开放势必要增加学校的人力和管理成本。从这个角度说,高校开放宿舍为“共享宿舍”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责任担当意识。

高校需要以教学功能为主,但并非不能跟社区进行功能融合。其实高校校园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校外人员进入,这方面应以高校实际情况及实际需要为主,机动调整。“共享宿舍”很好体现了这一点,它所占用的空间是闲置宿舍,不会给学生造成来回换宿舍搬东西的负担;此外,它运营的时间是暑期,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对教学秩序的影响。当然,随着今后运营和管理模式的成熟,它的运营时间或更为持久。

高校不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而应和当地紧密融合。高校资源很丰富,除了宿舍和食堂外,还有图书馆、实验室的设备等资源,如果这些资源能对外共享与开放,取得的社会效益将更大,也会有力体现一所高校“有容乃大”的特质。

高校“共享宿舍”,堪称是高校资源对外开放的一次积极尝试。对于对外开放问题,与其一味防范,不如在“育”和“融”上面多花些心思,采取生动有效的措施,让开放更为持久和有效,以此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