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玷污了可贵的善意

发布时间:2017-08-16来源:深圳晚报编辑:邓雪婷

深圳晚报评论员 温琼

街头遇到陌生人搭讪向你借钱,你是借还是不借?在日常生活中,常有陌生人在街上搭讪路人,或称自己来旅游钱包丢了,或称异地寻亲却找不到亲人,希望路人给予现金帮助。他们有的确实需要帮助,但也有些实为骗子,并非真的是遇到困难,这里借完转眼又编造借口继续向其他路人讨钱。虽然被骗的钱并没有多少,但总归让人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样的陌生人借钱骗局并不鲜见,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受骗经历。对此旁人大多的劝慰是“权当交学费了”,寥寥数字背后是满满的无奈。无疑,利用人们的爱心行骗尤为可耻,社会的善意和信任就是被如此缓缓透支。

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社会信任是一项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作家毕淑敏曾在一篇散文中写道,“农耕社会,谁个穷谁个真无助,十里八乡的人都心里有数。进入信息社会了,人员大量流动,我们知道火星几日几时几分大冲,一般人却无法掌握乞丐们的真实背景”。同样道理,我们也没有精力去对求助者求助理由的真实性仔细甄别,只是凭借天然的信任感施以援手,而倘若受骗,虽然钱不多,但终归让人失落;更为关键的是,久而久之,它损害的是人与人间的信任,让人再次遇到这些事时心犯嘀咕,会不会是骗子,心有戒备,以此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反而不再那么容易被人相信。

信任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体验,更是一种将心比心的善良选择。毕竟出门在外,谁都不敢说今后不会碰到急需一点钱救急的时候。肯对陌生人报以善意的人是珍贵的,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存在,社会才会充满温暖和力量,我们每一个人也才生活得格外舒心和安适。事实上,也有很多人即便被骗后,抱着“万一对方是真的有困难,不施以援手良心将会不安”的朴素心理,再次遇到时会继续给予帮助。

没有什么比爱心被利用而更加令人寒心。大多数人都有对陌生人好的意愿,且本能的希望遇到的不是骗子,但我们还是需要擦亮眼睛,加强防范,多问对方几句;相关部门也要动起来,积极介入,防止骗子流动、反复作案,让为陌生人施以援手的善意拥有存在的空间,也避免这份善心被丑陋的欺骗所利用,失去了它原有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