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评:希望走班制在深圳“走”得更稳更远

发布时间:2017-10-10来源:晶报编辑:潘峰

深圳教育部门日前开启了“新高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实验,确定深圳中学、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深圳科学高中、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共5所高中为首批试点学校,为即将在全市全面实施的选课走班教学等改革积累经验。

一些国外影视剧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学生课间从走廊上的置物柜翻出下一堂课的书,然后匆忙奔向下一个教室。作为舶来品,走班制教学最早在西方国家实行,意指上课的教师和教室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的班级上课。对我们来说,走班制已是大学盛行的一种上课模式,但在中学还是一种相对新鲜的事物。

中学推行走班制,当然有因应高考改革的考虑。按照广东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从2018年入读高一年级的广东学生,在高考时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以外,其他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据统计,这至少将产生20种以上的排列组合,走班势在必行。

更重要的是,走班制的核心在于,将选课权和选考权还给了学生,“标配餐”变成了“自助餐”,或者说,由学生“点餐”,学校跟进服务,形式更加开放。传统教学模式通行的是“一班一课程表”,强调的是统一内容、统一进程;是整齐划一,是千人一面,而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特长,自身成长中发展的差异性等却被忽略了。而走班式教学体现的是“一生一课程表”,能够更好地与参差多样的教育形态进行对接。

当然,在探索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提前应对走班制可能带来的新问题。比如,传统教学模式有固定的任课老师,有“同桌的你”,有班级文化,如果这些都随着走班制而弱化甚而消失,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去适应?再比如,如何避免学生选课时无所适从?美国高中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学生选课指南,学校的选课指导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发展意向,对学生选课及日后发展做出规划与建议,这样的他山之石对我们也有可借鉴之处。

此外,还应加强个性化课程设计与师资配置等。更值得一提的是,评价走班制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考试分数,而应将它置于更广阔的教育视野之下,即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否则就意味着“走”偏。走班制是一种自觉的教育生活,它指导学生自觉规划未来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的过程,是教育改革的痛点所在。

早在2015年4月,深圳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初、高中开展‘走班制’试点”。作为一个以改革创新不断夯实教育实力的城市,我们乐于看到,走班制会在深圳“走”得更稳、更远,为深圳带来更加活力充沛、欣欣向荣的教育景象。

评价走班制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考试分数,而应将它置于更广阔的教育视野之下,即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否则就意味着“走”偏。走班制是一种自觉的教育生活,它指导学生自觉规划未来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