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人机在利益的 “黄金切割点”上飞行

发布时间:2017-11-14来源:晶报编辑:陈蓉

作为一个以法治为鲜明特质的城市,一个无人机产业全球领先的城市,深圳有足够的条件和能力尝试出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以匹配深圳在无人机领域的影响力,匹配无人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趋势。

深圳启动了针对无人机的立法程序。继《深圳市民用轻小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于今年9月发布后,近日,市法制办又公开邀请20名相关生产和销售企业代表、60名市民代表参加即将举行的无人机管理立法听证会。

似乎在不经意间,无人机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引领、重塑了现代人的生活形态。但与此同时,由其引发的干扰民航飞行、坠落伤人、侵犯隐私、“黑飞”等安全隐患也日益增多,尤其是,2017年年初,成都双流机场连续9次出现航模干扰民航客机的事件,让无人机飞行安全“飞”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深圳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无人机产业研发、制造重镇,拥有300多家无人机企业,占据全球市场七成份额,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世界无人机之都”。深圳拟立法加强无人机监管的举动,当然格外引人关注。

据悉,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无人机是消费级无人机,由于数量大、入门低,在使用中容易干扰民航安全及对公共安全造成隐患。因此,深圳发布的该征求意见稿将监管对象界定为大于等于0.25千克、小于7千克的轻小型无人机。此外,加载飞行控制模块或者使用卫星和图像下传辅助飞行的航空模型,同样存在公共安全隐患,也被纳入该征求意见稿予以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在维护空域安全的同时,深圳并没有采用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做法。比如,对轻小型等在低空空域运行的无人机,其在机场障碍物限制面外、距机场跑道两侧各10公里、跑道两端各20公里范围内的低空飞行不足以影响民用航空安全,拟考虑不将上述区域一律设为禁飞区。这保障了用户正常使用无人机的权利和飞行空间,体现了城市严谨务实、开放包容的立法态度。

更重要的是,深圳意识到,由于无人机属于科技产品,监管离不开科技手段,例如通过无人机云系统或者监控平台和其他飞行控制设备监察无人机飞行,对禁飞区、限飞区设置电子围栏等,而这有赖于制定和执行统一的产品标准。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制定无人机的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因此,深圳还应着力建立特区无人机技术规范体系,并鼓励无人机生产企业组成标准联盟。这不但有助于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水平,也是为国家层面的立法进行一次探路。

是的,作为一个以法治为鲜明特质的城市,一个无人机产业全球领先的城市,深圳有足够的条件和能力尝试推出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以匹配深圳在无人机领域的影响力,匹配无人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趋势。如何在无人机产业发展与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管理之间、在用户需求与权利边界之间寻求平衡,获得一个利益最大化的“黄金切割点”?希望接下来深圳能就此作出更多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 ,让无人机“飞”得更高、更远、更轻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