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职级改革 有形无形的“官帽”都应摘掉

发布时间:2017-12-06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潘峰

和静钧

职级制的出现,相当于把校长从行政官员的轨道上转移到高级管理人员的路径上来

济南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近日迈出重要一步,槐荫区110名中小学校长正式摘掉“官帽”,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全面实施“四级九等”职级制,校长从“做官”转变为“教育家”。

职级制的推出,是目前教育领域进行“去行政化”改革中率先落实的一项大胆举措,令人鼓舞。职级制是使校长走向专业化和教育家化的一项配套基础工程,给了校长多级跃迁和递升的发展空间,而跃迁和递升基本取决于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际业绩。职级制的出现,相当于把校长从行政官员的轨道上转移到高级管理人员的路径上来,其薪酬待遇也和专业能力密切相关,其职业荣誉更多与自身专业管理与教育理念相联系,这为减少上级行政机关的不当干预提供了可能。

学校的行政化,一方面表现在学校内的行政级别化,相应就会有学校各级领导岗位的差异化;另一方面表现在同一水平的教育单位,往往由于不同行政级别导致学校“标签化”,如科级单位、县处级单位等。同样是中小学校长,有的坐在主席台,有的只能陪在听众席。这势必导致校际交流遇阻,教育单位的主体地位被淡化。由于学校的行政级别往往是指定的,资源是紧缺的,往往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上升空间越走越窄。而一些教育单位若逾越了上级主管部门级别,就会形成“低级指导高级”的行政管理困境,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教育单位行政化的形成,乃多年积累所至,因而“去行政化”工作异常艰难。在当前我国行政条块分割管理的大框架下,几乎找不到一条捷径能使“去行政化”一蹴而就。事实上,早在2013年,全国多地就推出类似于职级制改革的一些教育去行政化措施,但基本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一些职级制改革没有保证摘掉官帽的校长的工资待遇,导致明升实降,挫伤了改革的积极性。还有一些职级制分的级别太多,上级考核项目繁多,对于那些没有行政级别的校长来说,其职务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降,不利于使其成长为职业教育家。

目前困扰职级制改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职级制的“去行政化”目标针对的是校长的行政级别,但并不意味着学校或教育单位的行政级别也被去除。在教育单位的行政级别尤在之时,一些校长会把进入更高行政级别教育单位作为其事业目标。这导致摘掉“官帽”的校长们,依然会为争取行政级别的改变而苦恼,有形的“官帽”摘掉了,但无形“官帽”却变沉重了。因此,虽然职级制改革应获得掌声,但改革依然在路上,还应不断探索。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