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善款稳稳地传递幸福

发布时间:2017-12-11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陈蓉

稳中求进,进中求稳,实际上已是善款投资、管理中的通行经验与原则,只有坚定坚守这样的底线,才能保证善款稳稳地传递幸福

■ 赵强

民政部7日公布《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慈善组织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开展投资活动时,不得用于直接投资股票、人身保险产品等12种风险较高的活动。

如何让慈善组织、公益机构的善款,既能规避风险,又能保值增值,长期以来都是个令人纠结的世界性难题。以著名的诺贝尔基金会为例便可看出,这是一个不断修正观念与改进选择的历程。

众所周知,因为诺贝尔在遗嘱中明确说明需将自己的财产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因而基金会在成立初期的投资策略相当保守,将该笔资金完全投资在银行存款和公债上。但是,保守的投资风险低,收益也低。入不敷出,50多年后,诺贝尔基金的资产流失了将近60%,到了1953年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约合300多万美元,加上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当时的300万美元只相当于1896年的30万美元,原定的奖金数额日益减少,基金更面临着破产的风险。

显然,要想在风险与投资收益成正比的无情世界深情地活着,诺贝尔基金会必须改变原先保守的投资策略。从1953年开始,瑞典政府开始允许诺贝尔基金会将资金投放在股市和不动产方面。政策的利好,加上恰逢1950至1970年近20年的大牛市,使得诺贝尔基金在股市和楼市上的投资大获成功,截至2011年,诺贝尔基金会总资产高达28.6亿克朗,是设立之初的92倍。有了雄厚的财力,诺贝尔奖金额也不断上涨,这让获奖者除了收获荣誉之外,更有经济上的获得感,不仅可以充分实现诺贝尔设奖时的初心,还持续增进了奖项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但是,追求较高投资收益,也没能让诺贝尔基金会忘记了投资风险。这既表现在该基金会看似比较傻瓜的投资策略——基本投资配比基本固定,也表现在具体的金融产品的选择上也非常保守:股票类的投资锁定MSCI国家指数,固定收益类和其他类投资用的也都是债券指数和基金指数。这样做,主要目的还是想着首先要分散与控制风险。

善款是善心的汇聚,甚至来自于某个人的毕生心血,既不能让这样的资金沉淀缩水,也不能因为追求高收益令慈善组织“变性”成了逐利的投资机构,去冒过高的风险。慈善组织在性质上就是公益机构,承担着人道主义救助的任务,其资产必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

我国对于善款的投资管理政策也经历了如同诺贝尔基金会的选择历程:从保守到开放到始终不忘控制风险。对应着的政策过程则是,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允许慈善捐款投资,到现在《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前者为善款投资开放了政策口子,后者为投资风险设立了控制红线。稳中求进,进中求稳,实际上已是善款投资、管理中的通行经验与原则。目前,我国慈善事业惠及数千万民众,只有坚守这样的底线,才能保证善款向千家万户稳稳地传递温暖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