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景区有偿救援 不失为一种探索

发布时间:2018-02-07来源:深圳晚报编辑:陈蓉

毕舸

近日,黄山景区的一则新闻让不少网友拍手叫好。据报道,该景区今年将启动有偿救援,对违规逃票私自进入或不听劝阻擅自进入未开发开放区域,陷入困顿或危险状态等情形求救的游客或驴友,景区规定将由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承担相应救援费用。

有关部分驴友无视劝阻,擅自进入未开发区域的现象,舆论呈现出两极分化。有言论认为,驴友此举实际上是将各种成本转嫁给景区乃至社会,尤其是在后续救援中,需要出动大量人力,耗费的公共资源由全纳税人埋单,这是不公平的,有偿救援是驴友为自己负责的基本体现。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救援本身不应谈论经济账,生命至上才是唯一原则。

黄山景区试行有偿救援,恐怕仍会引发争议。如果有驴友拒绝,是否景区就撒手不管?要指出的是,黄山景区这次探索,实际上更多是一种提醒,让驴友明白自己的任性有可能要付出相应代价,尤其是组织者更要主动承担起管理责任,在做出决定时更加理性。我们相信,即使真的出现危急情况,黄山景区是不会因为遇险驴友没交钱,就放弃救援职责。

实际上,与其说是黄山景区有偿救援,不如说是驴友为自己的违规冒险付出必要的学费,这其实也是个体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必修课。任何人都不可能无偿使用公共资源,因为资源供给有限,你的浪费就是间接挤占了其他更急需者的机会,这是更深层次的权利失衡,对少数人的无原则宽容就是对绝大多数人的苛刻。

在景区已经有明晰警示的情况执意而为,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安全如同儿戏,也是对景区规定的无视与故意违反,等同于双重犯错,性质不能与疏忽之举相提并论,黄山景区此举也是在维护自身规定权威性。

诚然,任何一种手段都不可起到完美效果,正如罚款也不能根绝每一次随地吐痰。类似有偿救援举措仍然是必要的,从经济杠杆到其他制约手段,组合成制度合力,让当事人的行为边界越清晰,自我管理也就更加可控。有偿不是目的,让驴友学会为自己和他人负责才是方向。

因此,对黄山景区试行有偿救援不妨且行观之,看看其运行情况以及后续完善举措,是否能为驴友行为规范化提供一条可行性路径。公众应当给予黄山景区以更开放的探索空间,毕竟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