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场变身生态公园是一种“城市再生”

发布时间:2018-02-14来源:晶报编辑:邓雪婷

近日,中央、省、市媒体代表一行到大鹏新区进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题采访,最让采访团印象深刻的,不是名声在外的国家地质公园和较场尾,反而是曾经“臭”名昭著的水头垃圾填埋场。

该垃圾填埋场从1992年开始启用,由于一直采用简单填埋方式作业,且防护措施缺乏,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大鹏新区决定对其进行封场整治。2016年9月,昔日臭气熏天的垃圾填埋场,已摇身一变成为绿草覆盖的小山坡。据悉,等到填埋的堆体稳定几年后,在填埋场上将进行更大规模的绿化、美化,使之蜕变为看山看海的生态公园。

从垃圾填埋场到生态公园,折射的是城市环境治理的巨大跨越。记忆所及,在深圳,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不少。作为综合市政公园,因毗邻大沙河而得名的大沙河公园,绿草如茵,树木茂盛,有楼台亭榭点缀其间,是许多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尤以放风筝为佳。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该公园前身为一座大型建筑垃圾填埋场,地表以下20—30米全为混凝土、砖块等建筑垃圾。

“垃圾围城”现象是全球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而如何对城市废弃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设计,成为市政环境治理的重要使命之一。深圳城市双年展的主题曾经叫“城市再生”,对城市来说,垃圾填埋场华丽转身为高逼格的生态公园,就是一种“再生”的过程。

事实上,很多国家都有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比如,很多新加坡人周末喜欢带着家人外出踏青,距新加坡本岛以南约8公里的实马高岛是他们的首选之地。实马高岛前身是新加坡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承担全国90%的垃圾处理。焚烧过后的垃圾灰烬将会被运送到这里进行填埋,铺上泥土后,再种上棕榈树或者其他植物。目前,实马高岛有700多种动植物,其中包括许多珍稀物种。大嘴鹭、马来西亚环颈鸻都在岛上筑巢,濒临灭绝的中国白海豚也经常出现在附近海域。

深圳要打造国家森林城市,让更多垃圾场蝶变为生态公园,也是其中的着力点之一。而如何实现生态公园的景观优化布局,体现出更多的绿化创意,深圳也完全可以借鉴更多国际上的相关成熟经验,进一步提升公园的生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