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算景区收费的“小账” 要算全域旅游的“大账”

发布时间:2018-03-13来源:晶报编辑:邓雪婷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积极扩大消费时强调,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这样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干货,获得了广泛关注与点赞。

长期以来,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偏高,时常引起人们吐槽。目前,我国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游客订购门票的平均价格达到了107.3元,虽然略低于2016年,但仍然超出了许多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尤其是对于喜欢全家出游的人来说,每一次出行都意味着一笔不小的开支。

景点门票价格“高烧不退”,一方面使景区“门票依赖症”痼疾难除,部分风景管理处甚至将景区当成了自己的小金库,想涨就涨;另一方面,也会不可避免地削弱原本有待提升的公众出行意愿,或者对旅游市场产生挤出效应。比如,很多人甚至在权衡比较后选择出境游。某种程度上,大好河山“看不起”成为制约旅游经济升级的瓶颈。

事实上,重点国有景区具有公共属性,收取一定费用是为了让景区向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定价机制理应突出一个“公”字。将重点国有景区作为降低门票价格的试点,为“门票经济”设定边界,在更好地体现景区的公益属性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示范,撬动旅游市场深化改革,倒逼景区转型升级,真正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提速”。

所谓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今年1月,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印发通知,确定2018年为“美丽中国——2018全域旅游年”。

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从算景区收费的“小账”,过渡到算带动整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账”。这方面其实已有成功的先例,比如,杭州西湖从2002年10月起,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景区,彻底打破了以往仅依赖门票收入的旧模式。此举不但使得游客人数大幅增加,而且游客逗留时间也不断延长,综合花销持续增加,门票降价对周边游带动作用明显。数据表明,旅游产业链效益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包括食宿、交通、购物及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

是的,市场竞争越到深层次,争的就越是眼光和胸襟。国家决定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要求景区经营者走出“舒适圈”,移动紧盯在门票上的目光,不断创新产品,不断完善品牌形象,不断提高服务标准,促进旅游市场经营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旅游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希望,接下来相关部门还能出台一系列精细化实施举措,以更好地将这一利国惠民的政策落到实处,更好地“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将重点国有景区作为降低门票价格的试点,为“门票经济”设定边界,在更好地体现景区的公益属性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示范,撬动旅游市场深化改革,倒逼景区转型升级,真正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