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补”之后防“劲补” 须纾解教育焦虑

发布时间:2018-04-16来源:深圳晚报编辑:陈琳君

为学生减负,应直面现实需求,从源头上缓解学生补课压力。减负不是不要质量,而是要轻负担、高质量。

■ 庄媛

教育部等四部门近期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在这个被称为“最严禁补令”颁布后,部分校外补课班转入地下,办到民宅中,违规补课变得更加隐蔽。

名校周边小区成了地下补课的“大本营”、补课班“藏”在书店里、家长为隐蔽地交补课费绞尽脑汁……在“最严禁补令”之下,补课班玩起了“躲猫猫”,学生家长和相关组织人员可谓是煞费苦心,和教育等部门“斗智斗勇”。

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丛生,不仅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还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负面结果,让家长们不满而无奈。由此,“最严禁补令”出台,旨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治理违背教学规律、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补课。

在“最严禁补令”之下,补课班玩起了“躲猫猫”,这并不奇怪。毕竟,校外培训机构以谋取利益为目的,只要能赚钱,多换几身“马甲”无所谓。匪夷所思的是,一方面,社会上“为学生减负”的声浪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和学生依旧在迎合校外培训市场,甚至有家长主动牵头组织起“地下辅导班”,通过熟人在各个学校联系教师。

“禁补”之后,“劲补”依旧。如此畸形的校外培训市场,实际上暴露了学生和家长的焦虑。近年来,中考的考查科目有逐渐增加的势头,而学校每日的课程时间只有那么多,课业压力则从课内传导到课外,不得不由学生自行消化。在“以分数论高低”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每一名学生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主动补课、超前学习的风气愈演愈烈,也迫使一些学生不得不“随波逐流”以免跟不上。在这样的尴尬现实下,学生和家长被巨大的焦虑感裹挟着,无奈地投入到校外培训当中,推动校外培训市场发展,反过来又加剧了自身的焦虑。

为学生减负,应直面现实需求,从源头上缓解学生补课压力。减负不是不要质量,而是要轻负担、高质量。这要求学校要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缩短课业时间,不能将压力“转嫁”给学生;而学生家长更要端正心态,改变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帮助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更重要的是,教育部门应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和多元化考察体系,打破“唯分数论”,纾解社会大众的教育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