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评:不要让同情心轻易被消费

发布时间:2018-04-20来源:深圳晚报编辑:陈琳君

深圳晚报评论员 李屾淼

很明显,如今同情和感动已经成为流量收割利器。当撩拨起人们心中温情的内容能带动流量,且通过打赏、植入广告等方式使得流量变现可期时,人为制造同情和感动就有了利益驱动,于是有了假扮外卖小哥丢单车痛哭这种怪事。不久前, 江西南昌“外卖小哥雨中丢车跪地痛哭”的视频一度在网上热传。后来当地警方证实视频中的该男子并非外卖小哥,视频实为摆拍为吸引粉丝。

警方事后证明,五个年轻人在网上买了身外卖员制服,然后用手机拍下一段痛哭的视频,出镜者据说是表演发烧友。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即要把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吸引关注。警方对这五人进行了批评教育,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很难指控这些视频的生产者在欺骗观众,毕竟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不能表演一个让人看了心酸或感动的故事,视频上也没说这不是表演。所以只要还有人愿意看,想杜绝摆拍博同情很难。

如果这个摆拍无人揭穿,那么迟早还会有人假扮环卫工人啃馒头、假扮快递员累得睡倒在一堆快件……因为背后的利益链已经形成。这些让人心生恻隐的事件平时可能难得一见,但一旦有需要,找人摆拍进行集中生产,并没有多高的门槛。毕竟当下拍视频拍照片很容易,传播出去也很容易。

今时今日,或许我们确有必要锻炼一种不让情绪被轻易撩拨的能力。不是说我们要更冷血,而是对于一些寻常事,不要强行解读出太丰富的意思。不是人人都丢过单车,但人人都曾为不幸遭遇而悲伤,没必要因为这个悲伤的人正好是外卖小哥就予以特殊对待。

不难发现如今外卖配送员、快递员或者环卫工人已经成了同情或感动的“重灾区”行业。不错,这些职业固然辛苦,但辛苦的职业不止这几个。都是劳动者,都凭双手吃饭,都过着冷暖自知的生活。办公室里衣着光鲜的白领,不见得就比户外风雨奔波的人轻松——搞不好还没人家赚得多。家家儿有本难念的经。真要想表示一下善意,不如平时多表现一点对他人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