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寻找和美丽中国 典范城市的差距

发布时间:2018-05-21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陈琳君

学习世界生态名城在垃圾处理、河流治理、低碳排放等方面的经验,在各个方面努力做到世界先进,“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将不仅为国人所称道,也为世人所向往。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邓辉林

美丽中国,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矢志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深圳,更应加足马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书写新的篇章。

诚然,深圳的生态文明建设拥有不少亮点。以2017年为例,深圳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PM2.5年均浓度、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等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于前列。在经济发展迅猛、人口剧增、土地资源极为紧缺的情况下,深圳能交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眼答卷,走出经济和环保“双赢”之路,实属不易。

成绩的背后,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深圳继去年成为全球首个公交车全电动化的大城市之后,又正在奔向2020年出租车全电动化的“小目标”;纵然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深圳也腾出空间建起“绿肺”一般的座座公园,“千园之城”逐渐成型;用好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这根“绿色指挥棒”,推动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获得外界点赞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时时对照城市到2020年率先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自我期许,不断寻找和新标杆的差距。《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列出了深圳到2020年绿色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环境治理能力等3个方面18项指标,勾勒出了“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轮廓。坚持对标并弥补差距,我们才能如期抵达美丽的目的地。

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是给市民享受的,因此,市民意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许多早年来到深圳的人,会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当年街上走一圈皮鞋不落灰的故事。在人口、车辆等各类要素更密集,经济、文化等各类活动更频繁的当下,城市进一步提升市民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幸福感,需要更多地倾听市民对河流治理、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期盼和建议,在扮靓城市的同时更好满足市民对宜居环境的新期待。

应当看到,“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标准会节节拔高、与时俱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在各地不断开花结果,一座城市要成为这一方面的典范就得有更高的“颜值”“气质”“水质”等指标。深圳在2020年率先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之后,在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上也应继续快马加鞭。保持“典范”地位的一个可取办法就是向巴塞罗那、维也纳、阿德莱德等世界生态名城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世界生态名城在垃圾处理、河流治理、低碳排放等方面的经验,在各个方面努力做到世界先进,“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将不仅为国人所称道,也为世人所向往。

美丽的城市,离不开精细的打理。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做得更细,城市的环境就会更美。比如,每年相关部门披露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妨具体化为优多少天、良多少天,再和去年对比,并找出得失;每年底,可以盘算一下河流治理进展如何,和预期目标相比成效如何。在精细上求精进,城市的污染源才能不断消除,生态文明水平才能持续攀升。

寻找并弥补差距,就是变得更“美”。生态文明建设路上,让我们不断查漏补差,打造大美、臻于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