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除了要有“名气”,还要有“生气”

发布时间:2018-06-15来源:晶报编辑:潘峰

这些天,位于深圳光明的中山大学·深圳正式启动建设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学校预计2021年竣工,将可容纳2万余人在此求学。

深圳人之所以关注中山大学·深圳,一是因为中大是广东高校的标杆,如今在深圳家门口办学,无疑会让众多的深圳学子受益;二是因为高等教育一直是深圳的短板,如今广东最牛的中大也来了,当然令人振奋,也极具象征意义。

前些天跟深圳的几位朋友闲聊,有朋友开玩笑说自己的小孩生得太早,为教育操碎了心,现在好学校越来越多,深圳的小孩也越来越有福气。这样一番感慨,恐怕说出了许多深圳家长的心声。从前说到深圳的高校,稍能入深圳家长“法眼”的恐怕也只有深大了,而如今随着南科大、港中大(深圳)等学校的强势崛起,深圳的小孩在家门口可以选择的名校确实多了起来。

而这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2012年后,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共5所高校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招生;借鉴德国、瑞士等世界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经验,高标准、高起点筹建深圳技术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名校签署合作文件,共建深圳校区;加快推进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等特色学院建设……目前,一些高校仍处于筹备和建设阶段,再过几年,众多名校将进入密集开学、招生阶段,到那时,深圳人的“幸福感”可能会更加强烈。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而深圳的高等教育要实现跨域式发展,除了引进名校和联合办学,最重要的应是利用后发优势,在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在办学的体制机制方面寻求改革和突破。比如南科大制定的《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就很好地规范了学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率先探索形成的党委领导、理事会决策的校长负责制,也被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深圳的的高校不仅要有“名气”,也要有“生气”,这种“生气”,也是改革之城的高等教育应有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