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请记住 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发布时间:2018-06-20来源:晶报编辑:邓雪婷

某种程度上,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的眼界与见识,就是孩子的起跑线。教育当然首先是“教”,但它的重心应该是“育”——“育”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仅仅用抽象的分数是难以衡量与体现的。

暑假临近,各种天价补习班照例成为一个教育焦点话题。据报道,北京中考改革让不少培训机构找到了商机,在中考前夕推出各种新中考冲刺班、押题班,每天的培训价格以千元计算,总费用动辄数万元甚至达到10万元。

不独北京,类似这样的天价补习班在很多城市都是一种“标配”。去年的一项数据显示,深圳大大小小的课外辅导机构多达2000多家,市场“蛋糕”总量超过20亿元。“天价”的课外培训费令很多家长不堪重负,但是,纠结过后,他们往往还是会选择给孩子报名,因为他们认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对于天价课外培训,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比如,它涉及课堂教学及考试改革问题、人才选拔及多元评价问题等。教育部曾明确表示禁止超纲教学,就意在对课外补习进行釜底抽薪。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家长的盲从,也在无意中放大了这种教育焦虑,为爆热的课外培训推波助澜——功课补习之外,举凡表演、主持、乐器等均在很多家长的目标菜单之内。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被无数家长奉为圭臬。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首先,人生本来就没有统一的起跑线,这是基本常识。其次,一定要有一个起跑线的话,衡量指标也不只是分数,还应包括各种综合能力,乃至包括精神的发育程度等。分数,毕竟不是成功的代名词与通行证。

身兼作家与母亲双重身份的池莉曾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说,既然爱自己的孩子,就要对那些社会流行的伪经典、大话空话假话先过过脑子;最有效的教育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从孕育开始,父母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孩子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与此相呼应,知乎上有人问,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最大的谎言吗?其中一个得到很多点赞的回答是:这句话并不是谎言,只不过用错了对象,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因为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你,你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决定了你的孩子从哪里开始跑、往哪里跑、怎么跑。

没错,某种程度上,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的眼界与见识,就是孩子的起跑线。教育当然首先是“教”,但它的重心应该是“育”——“育”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仅仅用抽象的分数是难以衡量与体现的。长期以来,现实生活中,往往正因为重“教”轻“育”,让孩子变成了教育流水线上的零件,让孩子“伤”在了起跑线上。很多与成长有关的悲剧性事件,都可以从这样的教育缺陷中找到隐秘关联。

回到各种天价补习班上来,对于家长的这种集体焦灼,我们当然应抱以最大的理解,而不是轻飘飘地加以苛责,但这并不能成为家长可以放弃自省与反思的理由。如果更多家长能够对“起跑线”有更清醒的认知,能够少些盲从,能够校正一些有违教育本质的理念,我们相信,教育终将一点点呈现更加清凉、理性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