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小学化”倾向也是优化幼教的契机

发布时间:2018-08-03来源:深圳晚报编辑:邓雪婷

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禁止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8月1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提出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各项要求。据悉,本次专项治理活动要求各地市和各县(市、区)需于今年8月底前完成制定治理方案,并于2019年4月底前完成纠正“小学化”倾向的总体整改工作。

前些天,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直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次《方案》的出台,无疑是对教育部相关精神的贯彻落实,也深深契合了广大家长的期待。让孩子在幼儿园享受快乐无忧的教育,这是每一位家长的内心所愿。

理应看到,尽管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给孩子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都能够清晰地意识到,但现实中一些家长依然咬着牙带着孩子往“坑”里跳。这并非是因为家长“狠心”,而是面对普遍的教育“抢跑”风气,大家难免有所顾虑。况且,一些好的小学要考试才能进入,而考试内容远远超过幼儿园教学大纲。家长有需求,幼儿园“小学化”自然就有“土壤”。可以说,只要有一个家庭“抢跑”,其他家庭都可能被“传染”。

焦虑就是问题所在。某种程度上,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就是纾解家长焦虑的过程。事实上,此次《方案》提出的各项举措也确确实实对准了家长的痛点、难点。除了禁止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行为,还明确强调“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并坚决纠正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将“零起点”教学真真正正落到实处,让“抢跑”丧失优势,家长的“抢跑”冲动自然会逐渐消解。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还指出“坚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学习兴趣和需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践操作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这意味《方案》不仅是对幼儿园“小学化”的纠偏,更旨在促使幼儿园教育向更加综合性、科学性的方向发展。有教育专家表示,幼儿园教育是以训练孩子的安全感、意志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为目的。这也意味着学前教育的价值在于通过游戏的方式,促进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而且,“创新力”运用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幼儿园教育在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想象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依此,纠正“小学化”倾向其实也是优化幼儿园教育、提升幼教质量的一个契机。

更深入地看,“幼教小学化”倾向本质上是应试教育模式下升学压力的体现。因此,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不仅需要管住幼儿园、管住小学,更须以整体层面的教育改革为依托。这也提醒着我们,要继续加大招生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让“指挥棒”更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