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评:发展全民健身积分制值得一试

发布时间:2018-08-06来源:深圳晚报编辑:潘峰

国家体育总局日前表示,目前正准备与阿里合作,研究制定各个体育项目群众参与的全民健身积分制度。相关机构将根据每个人积分的多少发放相应的物质奖励,或可凭积分在购买运动器材时获得相应折扣。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我国从2014年开始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激励全民健身、发展体育产业和扩大体育消费的政策,其中就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群众健身消费”“通过试行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段发放体育健身消费券等方式,建立多渠道、市场化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等指导性表述。

此前,类似健身积分的制度已于江苏、福建等地进行试点。以江苏为例,2017年1~5月,江苏在全省13个设区市全面推行体育消费券试点,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全民健身公共积分”运营商华体积分通的数据显示,从1月13日到5月18日,在江苏348家体育健身定点商户共发放“全民健身公共积分”1802.2万多元,带动64399名群众参加运动健身,共拉动体育总消费额近1.08亿元,对体育消费拉动的平均杠杆撬动比近1:6,效果显著。

同时,一些大型体育场馆也希望以积分为纽带,以体育场馆为核心,将周边商户整合起来,建立彼此相互引流的体育积分消费生态圈,实现体育消费和商业消费相互促进和带动的业态创新。大型体育场馆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体育商业综合服务体,如果能够充分合理利用健身积分模式,确实可以促进大型场馆周围的体育、商务、餐饮、旅游等业态实现有序融合。

8月2日,《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在京发布,其中指出,当前全民健身发展依然不平衡。健身人群集中在老年人与妇女群体,农村地区以及中青年群体、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健身意识相对薄弱,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一小时还未完全落实。在此背景下,通过创新健身激励机制带动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也显得更具有针对性。

当然,在具体操作层面,健身行为如何换算成积分,特别是积分如果能够当钱花,不同项目不同人群的健身行为怎样转化,怎样保证能够科学准确地把所有人的健身行为转化成积分,政府机构在整个机制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等,这些问题尚有待进一步解决。但全民健身的激励机制从精神性奖励向商业化手段过渡,一方面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另一方面鼓励大家能够进行体育消费,扩大体育产业规模。这种结合了科技金融、互联网商业生态等内容的形式,无疑将为全民健身的发展带来令人期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