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到刺激增长 与防风险平衡点

发布时间:2018-11-19来源:深圳商报编辑:陈琳君

本报评论员 刘伟

时值年终岁末,各地经济论坛应时召开,针对明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财政赤字率是否有必要突破3%的警戒线,成为一时热议。

当前,宏观政策导向正在发生明显转变,政府宣示将大规模减税降费,积极财政政策内涵发生重要变化。与此同时,善待民营企业,特别是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各项措施陆续出台。在经济前景不明,财政支出刚性的背景下,减税降费短期内一定会导致财政收入下降,如不加大政府负债,提高赤字率,钱从哪儿来?

上周,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数据显示,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都有企稳迹象,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7个月回升,但消费、房地产投资等增速仍在下行。10月PMI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8%,为33个月以来的新低;M2、社融增速创新低。

同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长期角度来看,我国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也是比较充足的。其中之一,在于目前宏观政策的空间和余地比较大,通胀水平比较低,财政赤字率也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政府的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外汇储备仍然充足,这些方面来看宏观政策操作空间比较大。

国际上通常将财政赤字率3%视为财政赤字风险的警戒线。财政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财政预算赤字规模为2.38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加2000亿元,赤字率为3%。

既要刺激经济增长,又要防范风险,财政赤字率在经济学家中有不同解读。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给当前所面临的风险排序,他认为最重要的底线就是财政赤字。“我想说,除非万不得已,除非遇到特别大的重大变故,我们绝不能越过3%这样一个不可逾越的警戒线,这是底线。”高培勇认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能搞大水漫灌。减税降费重点应该是降成本,给企业降成本,而且减税降费一定要和政府支出的同步削减联系起来,否则不会改善资源配置。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宏观调控不要摆动太大,货币金融政策未来应转向稳杠杆,而财政政策应该积极作为。他认为未来应该上调赤字率,不受3%的束缚,推进大规模减税。“经济不好的时候,应该扩大赤字、扩大减税,用积极财政政策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