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评:为“中国制造”做点什么

发布时间:2018-12-14来源:晶报编辑:潘峰

“中国制造”究竟该往何处去,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中国制造”所要面对的问题,一是某些高科技产品核心技术缺失;二是有的企业长期为国外知名品牌代工,有技术但没品牌,处处受制于人。

前些天跟一位在深圳代工企业做销售的朋友闲聊,他很兴奋地告诉我最近产品卖得很不错。我问他为啥,他一脸神秘地说出了一家网商的名字。这确实让人很意外,因为在我的印象里,经过此前的舆论风暴后,这家网商大概已经一蹶不振了。但按朋友的说法,他们参加了该网商搞的“新品牌计划”,不贴国外的牌,就靠性价比说话,产品售价比从前降了一大半,销售火爆得不行。

我们常说要扩大内需,也不断提及中国有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可在主流话语体系里,这个庞大的市场往往被简化和窄化。事实上,在被中高收入群体定义的品牌市场背后,还有一个巨大的、需要被关注的群体,他们也希望拥有高品质的产品,也渴望同那些光鲜的时尚群体和消费潮流保持一致——但他们没那么多钱。如果能够通过技术和营销模式的创新,实现强大的“中国制造”与强劲的“中国内需”无缝连接,让企业能活得更好,就是功劳一件。

同时,消费理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日本目前就已进入“第四消费时代”,推崇去品牌化、物美价廉的简约消费。在中国,这样的趋势也开始逐渐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让过去存在于流通和营销环节的价值回归制造业本身,让更多曾属于国际品牌的附加值回流“中国制造”,也正值其时。

对于“中国制造”,大家都有很多话要说,但着手去做些什么,要比说些什么更为重要。比如最近深圳宣布将筹建深港微电子学院,即是意在备受瞩目的芯片技术方有所突破;比如上述网商搞的“新品牌计划”,也有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样“实干”,不妨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