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评:从微型救护车到7座出租车

发布时间:2019-01-18来源:晶报编辑:杨春丽

李跃

近日举行的深圳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我市医院配备微型救护车的提案》,“建议给深圳每家医院配备若干辆微型救护车,将微型救护车纳入深圳市急救系统,统一调度使用。”

提出这一提案的一个背景是,目前,深圳市各医院使用的最小型救护车是面包车型救护车,在许多道路狭窄的城中村和小区,这种救护车很难进入。曾有报道称,去年12月8日,龙华区福东龙华府小区一老人在家中病倒,救护车因道路通行条件所限,迟迟开不进小区,耽误了1小时的救治时间。

无独有偶,市政协委员陈志洪建议深圳增设7座车型出租车。目前深圳市出租车行业均采用五人座轿车,而他关注到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对夫妻带上两位老人和一名孩子出行,通常需要两辆出租车。这不仅增加了出行经济负担,也加剧了交通拥堵。

微型救护车与7座车型出租车,这样的一“小”一“大”颇有意味。它传递的一种理念是,所谓的服务或者管理精细化,一定是照顾“少数”的,一定是尽可能覆盖更多人群的。也就是说,在既定的标准之外,考虑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需求。

比如,对急救病人来说,救护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是关键。如果能建立起大、中、小、微型救护车队,以适应道路条件不同情况下的有效急救,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更好地挽救生命。再说到出租车车型,以上海为例,2017年初,上海强生公司推出100辆7座出租车。为方便残疾人士及提高安全性,该公司还通过加装无障碍通道及视频摄像系统,更新了850辆7座型的出租车,其主要服务人群为家庭型乘客、特殊人群以及残障人士。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深圳的二孩家庭也在逐渐增加,7座出租车也是有一定市场容量的。

城市的文明程度,往往是由“少数”人决定的。深圳政协委员提出的这种一“小”一“大”的提案,以及城市对待盲道的态度、对待特殊人群以及残障人士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等,莫不指向了这样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