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贵的资金须投入到扶贫攻坚“刀刃”上

发布时间:2019-01-25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陈琳君

李长安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要面子不要里子”的荒唐事,根源还在于当地主管领导的政绩观出现了偏差,未将贫困群众尽快脱贫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致不顾财力举债甚至挪用扶贫资金也要大搞“形象工程”。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甘肃省榆中县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有关问题的通报,明确指出该项耗资6200万元、平均造价达3425元/平方米的项目是脱离实际、盲目立项的“形象工程”。通报发出后,榆中县委县政府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表示要深刻反思,并研究部署整改落实措施。

当前正是我国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按照部署,到2020年,要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如今离扶贫攻坚目标的时间表仅有不足两年的期限,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此次涉事的榆中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是甘肃省4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根据信息公开的资料,该县有南北两大贫困带,涉及114个村数万群众。而该县业已提出了到2018年年底脱贫摘帽的目标,只是目前尚未宣布任务完成与否,却先爆出举债大搞“形象工程”的事件,也不能不让人对该县扶贫的实际效果产生怀疑。事实上,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榆中县,不把宝贵的资金投入到扶贫攻坚的“刀刃”上,反而热衷于搞徒有虚名的“形象工程”,其行为不可谓不扭曲,其影响不可谓不恶劣。

近些年来,为了尽快打赢扶贫攻坚战,我国各级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据统计,2013年以来,仅中央财政投入的专项扶贫资金总额就超过了3000亿元。此外,为了支持类似榆中县这样的异地搬迁任务较重的扶贫工作,有关部门在2018年通过各种渠道筹集了6000亿元的资金,力争到当年年底完成280万人的异地搬迁目标。

但是,在全社会举全力支持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的同时,不正确使用甚至浪费、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审计报告就披露,在被抽查审计的地区中,有7个地区存在扶贫资金闲置、套取扶贫资金、将扶贫资金用于非扶贫领域等问题,涉及金额1.38亿元;9个地区的26个扶贫项目存在建成后闲置或无法使用、进展缓慢、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涉及金额6834.79万元。典型的案例还有与榆中县同时被住建部通报的陕西省韩城市,该市的西禹高速韩城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被指刻意追求“鲤鱼跃龙门”的形象效果,建设超大体量的假山跌瀑等。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要面子不要里子”的荒唐事,根源还在于当地主管领导的政绩观出现了偏差,未将贫困群众尽快脱贫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他们的眼中,政绩不是多少群众脱贫奔小康,有多少群众急需的民生项目得到落实,而是建了多少高楼和景观这些似乎才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在这种不正确的政绩观下,不顾财力举债甚至挪用扶贫资金也要大搞“形象工程”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

要杜绝此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关键还是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检查。提高行政能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时刻将民众的迫切需求和切身利益放到执政的第一位。同时完善监督检查体系,做到决策透明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使各种“形象工程”为“民心工程”让路。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