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了咪蒙的把戏,然后呢?

发布时间:2019-01-31来源:晶报编辑:邓雪婷

从刷屏到被删除,《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划出了一道诡异的生命弧线。

这篇出自咪蒙团队之手的爆款文章先是赚取了不少人的转发和点赞,但在陷入编造事实的漩涡后,随即为千夫所指。一前一后,流量都十分惊人。

这一次,“流量英雄”咪蒙遭遇了滑铁卢。舆论按图索骥,从《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出发将咪蒙式的“内容流量工厂”揭了个底朝天,并将其“流量秘方”公之于众:故作贴心的叙事、真假交错的事实、不失时机地贩卖焦虑、处心积虑的情感操控……

有评论认为这一事件折射出的是“咪蒙式的精神消费降级”。如果这种判断成立,那么这种消费降级其实早已存在,因为咪蒙的火爆已不是一天两天。也有评论认为咪蒙生产的是“权健式的文字保健品”。如果这种判断成立,那么这类“文字保健品帝国”究竟命运几何,值得关注。

一个必须面对的尴尬事实是:即使是对“流量女王”咪蒙开炮的人,也都对流量充满渴望——否则就成了“哑炮”。而“流量为王”的逻辑也在事实上扭曲着一些价值和常识,令人如鲠在喉。这一次,人们借由《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可是,揭穿甚至打倒了咪蒙,“咪蒙式的内容生产”就会遭到唾弃么?很难说。假如咪蒙们提供的内容是“精神消费降级”,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精神消费升级”?如何才能生产出有流量又足够优质的内容?创作空间在哪儿?谁来创作?又该创作些什么?

2018年有两篇文章成为举国关注的“爆款”。一篇是自媒体“兽楼处”发布的文章《疫苗之王》;另一篇是自媒体“丁香医生”发布的文章《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这两篇文章均是流量和质量兼具,但用评论人士的话说,这只是“新闻游侠”式的创作,稀少、偶然且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要同“权健式的文字保健品”争夺市场,还需要更多优质内容崛起。

首先需要的是机构媒体的“雄起”。持续优质内容的注入,机构媒体不能缺位。但眼下众多传统媒体为求生存苦苦挣扎,优质内容供给能力明显不足。其次是要给优质内容创作足够的空间,避免注意力被迫流向“咪蒙式的内容”。要实现“精神消费升级”,光打假显然不够,把责任往受众身上推,抱怨和责怪后者品味太低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拿出能实现“精神消费升级”的优质内容才是硬道理。

“咪蒙式内容生产”被追捧,说到底是内容市场的供需出现了问题。市场的问题,就得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解决。如何提供质量与流量兼具的内容产品,是包括批评咪蒙在内的所有内容生产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