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春节实行“特殊化”,再正常不过了

发布时间:2019-03-15来源:晶报编辑:杨春丽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延长假期、新增法定节假日,不但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点提案议案,恐怕也是在社交媒体上收割巨大流量的一个话题。


代表委员们的建议五花八门,有的建议将七夕节和重阳节设立为法定节假日;有的建议将清明节由现在的1天延长至3天……当然,头一个登上微博热搜的建议,来自于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他建议,将春节假期延长两到三天。


赵皖平的建议经报道后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微博热搜阅读量在两天内一度超过1.4亿。近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表示,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人民有所呼,代表有所应”。确实,这样的微博热搜阅读量就很能说明问题,况且,这种阅读量里还并不包括我的贡献。


作为一个春节情结从未被时间冲淡的人,我支持赵皖平延长春节假日的方案。毕竟,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太大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很多传统节日热度不再的今天,春节依然是我们体内不曾卸载的文化密码。但是,很多人的体会是,春节回家,宝贵的时光大都花在来回的奔波中,真正能够与亲戚朋友团聚联络的时间偏少,节假日的“获得感”很低。很多网友坦言,春节七天过得比上班还累。


与之相比,在西方国家,一般圣诞节都有10天左右的假期,甚至有的长达15天。当然我也看到有评论者反对说,春节可以延长,其他的节日为什么就不可以?因为这些节日都面临着和春节假期同样的问题。我认为这样的诘问并不公平,毕竟,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没有什么传统节日可与春节比肩,对春节实行“特殊化”,再正常不过了。更何况,延长两到三天,而不是此前建议给春节放半个月假,在实际操作上也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当然,假期究竟该如何调整,在专家论证之外也不妨广泛征求民众意见,这样的过程,也有助于推动民众公共意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