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护士”上门,城市医疗品质上升

发布时间:2019-04-08来源:晶报编辑:杨春丽

根据近日制定并发布的《广东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深圳等9市成为广东“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城市。这意味着,作为一项互联网催生的新鲜事物,“网约护士”即将进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按照权威定义,“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是指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派出在本机构注册(含多机构执业备案)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4亿,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亿,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4000万人左右。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的增多,使老年人对上门护理服务需求激增。也因此,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已发布通知,确定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等6省市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地区,以应对这样的现实困扰。

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深圳也早已未雨绸缪地着手解决“老”问题,比如,在居家养老方面推出了不少创新举措。事实上,从传统心理出发,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人的选择。这个时候,专业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约护士”的出现,将使居家养老更具可操作性,这从根本上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尤其是医疗专用床位的紧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了第一批43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涵盖了基础护理、慢病管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母婴护理、产后访视、骨科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服务内容——这些项目非常接地气,尤其对居民处于生育高峰期的深圳来说,其中的母婴护理、产后访视等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网约护士”可以有效弥补这方面的供给短板。

针对此前公众关心的如何保障医疗安全与“网约护士”人身安全的“双向安全”问题,广东出台的该实施方案规定,试点医疗机构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对从业护士、服务对象及相关照顾人员进行电子实名认证;机构要为从业护士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等。这样的细则应当能打消人们的相关顾虑。

当然,“互联网+护理服务”毕竟是一项处于探索中的事物。对服务项目如何根据实际进行动态调整;收费标准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安全监管、退出机制如何落实到位;如何在继续增加护士队伍培养和人才供给的同时,借由“互联网+”调动护理团队的积极性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后续的试点过程中,加以完善乃至进行前瞻性设计。

深圳被称为最具互联网气质的城市,这些年来也在不断着力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实现互联网与医疗服务创新的深度融合与嬗变,为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更多可复制的经验,是深圳当仁不让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