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学生变成流动的 “产品促销员”

发布时间:2019-04-19来源:晶报编辑:陈琳君

近日,发生于宁夏彭阳县王洼镇中心学校的“校服印枸杞品牌名”一事引起多方关注。据悉,这批校服是由当地一家从事枸杞行业的企业捐赠的。目前,在各方压力之下,该批校服已经被调换。

不得不佩服某些人的经营头脑。捐赠一件校服,成本才区区几十块钱。可是,当这校服背后印上了自家产品标记,等于让校服变成了“广告衫”,每个学生则成免费的流动的“产品促销员”,这样的买卖,多划算呀。

只不过,可以想象一下那样的场景,当学生穿着这样的校服上课、出操、集合的时候,原来严肃的教育场所变成了公司活动的“校园版”,充满了商业气息,教育以这种荒诞的方式实现了商品化。

这令人油然想起,去年9月,山东菏泽丹阳路小学红领巾印广告事件曾引发轩然大波。据大众网报道,之后,菏泽市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菏泽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利用红领巾、小黄帽在丹阳路小学发布商业广告处以罚款,并责令其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

正是为了防止种种“进校园”乱象,教育部办公厅于2019年2月下发通知称,要对所有进入中小学校、幼儿园或组织中小学生、在园幼儿参加的活动,向学校、学生发放的试卷、奖状、校服、教科书、教辅材料、文具教具等进行严格排查,特别要防范外部人员借各类活动制作、夹带、发放带有商业广告的物品──言犹在耳,又出现了上述校服广告事件,可见,在一些人眼里,校园是一座商业“金矿”,通过巧妙的广告运作,既博得了捐赠的名声,又捞到了广告收益的实惠,即使有禁令在,仍然难以阻挡一些人的牟利冲动。

必须记住,教育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商品,任何将学生当成商品的行为都是不被容忍的,都应当加大究责力度。守住这样的底线,不让教育在商品化的洪流中沦陷,应成为全社会一种更坚固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