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不高的童书作家 还是在校园外呆着吧

发布时间:2019-04-22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潘峰

对于孩子不喜欢的那些创作水平不高、教育理念有误差的作家,学校大可将他们拒之门外。确立了以小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反倒能让“大作家”站上讲台时更有荣光。

■王森

近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微博发文,批评有的童书作家进校园推销书籍的做法,呼吁净化童书市场。

童书作家到学校去做讲座,本是一件多赢的好事。孩子们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作家,能够享受阅读与写作带来的乐趣,作家也需要与自己的读者保持紧密联络,“进校园”不失为一种“体验生活”。但不可否认,一些作家“进校园”的目的并不单纯,本该以文学交流为主题的作家见面会常常变味,沦为俗气的书籍签售会,孩子没能从作家身上获取知识和经验,反倒目睹一些作家的功利习气。

变味的童书作家“进校园”,体现了活动组织方与某些童书作者“成人本位”的教育理念偏差。他们没将学生当主体,不考虑孩子的需要与能动性,把童书作家“进校园”作为一种单向的给予甚至是施舍,一厢情愿地站在了所谓“大人”的制高点上。

优秀的童书作家可以在书中循循善诱,以朋友的身份带领小读者进入文学世界,进了校园,更该懂得与学生并肩同行才能“教学相长”的道理。成人的文学市场当然容得下傲慢的作家,有时傲慢甚至是作家的一种迷人的特质;可童书毕竟是特殊的文学领域,如果童书作家带着居高临下的态度面对小读者,就犯了少儿文学创作的大忌。童书作家的确要端正心态,对小读者也应怀着“衣食父母”的敬畏感,还得有成风化人的使命感。

学校在组织童书作家“进校园”活动时候有必要设置门槛,以凸显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孩子能够自主做出选择,应让他们来决定想见谁,想听什么,只有这样,童书作家“进校园”活动才能真正发挥文学教育的效果。

现在已经是所谓的“后喻时代”,在某些领域,有的学生取得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甚至超过了家长和老师,孩子的文学鉴赏力和判断力不容小觑。如果孩子对有的作者的童书压根打不起兴趣,童书作家“进校园”就引不起共鸣,就与初衷背离了。当然,老师与家委会也可以利用各种专业知识,引导孩子与作家展开对话与交流,让一场“童书作家进校园”活动更有效率和含金量。

童书市场需要良性竞争,需要建立以孩子喜好为重要尺度,教育专家、文学批评家和家长意见为辅的文学批评场域。对于孩子不喜欢的那些创作水平不高、教育理念有误差的作家,学校大可将他们拒之门外。只有这样,小读者内心发出的“邀请”,才能成为童书作家珍惜的“勋章”。确立了以小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反倒能让“大作家”站上讲台时更有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