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掉打卡的“朋友圈”该怎样度过七年之痒?

发布时间:2019-05-17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陈琳君

在朋友圈里观察别人在干什么,倾听他人多元声音,与你认识的、但不那么同道的人讨论甚至辩论,也是一种乐趣。

■王森

近日,微信安全中心发文,点名多家外语学习应用,认定它们的朋友圈学习打卡活动违反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等协议,严重影响了朋友圈用户体验,将对其进行包括停止链接传播、封禁相关平台账号在内的处罚。

微信朋友圈如今有了很强的危机感。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分散着用户的注意力,朋友圈“没人看了”“越来越没意思”,人们开始抱怨,2012年4月上线的朋友圈功能,正在经历七年之痒。

但微信朋友圈仍然很强,强到近年来几乎每个中国互联网现象级应用都在围着它转圈圈。从去年年底发迹,在朋友圈裂变式传播的打卡学习“玩法”,正是获得了朋友圈“爱的魔力”加持,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

朋友圈造就了各种玩法,各种玩法又让朋友圈“更好玩”,看上去微信和利用微信的第三方互相成就,郎有情、妾有意,本该成就一段又一段佳话。

吊诡之处在于:朋友圈的强大也给自己掘墓,什么功能都有了之后,用户却开始抱怨内容质量低下,用户体验变差。

于是朋友圈开始打着“提升用户体验”的旗号,希望通过净化朋友圈来延续产品的生命。可朋友圈的问题真的在于体验变差了吗,封掉“打卡”,朋友圈的体验就会好起来吗?

“打卡”其实给朋友圈传达了一个信号。兴趣相同、品位接近的趣缘平台正在挑战朋友圈这个基于通讯关系形成的人际关系平台。据微信2018年年度数据报告,用户平均通讯录朋友数量比三年前多了110%,这意味着人们在朋友圈发言压力越来越大,优质内容变少、平庸内容变多,沉默的螺旋正在酝酿。

一度风光无限的人人网殷鉴不远。几年之后,当人们发现好友清单里多出了好多校友、学长甚至校外人士,发动态时就难免产生顾虑,活跃量断崖式下跌。与此同时,文青聚集的豆瓣成了“常青树”,极客最爱的知乎化身“超新星”,健身者的Keep、烹饪爱好者的下厨房也在各自领域打造独立王国……

看上去,朋友圈正遭遇挑战,但未必不是一种机遇。

罗素说:“须知参差不齐,才是幸福的本源。”趣缘平台的兴起亦带来“同温层”现象蔓延的隐忧,你的“好友”价值观相近让你感到舒适,也可能让你更加偏执,应用推送给你的是你想看的内容,但你更可能被算法控制。

基于弱人际关系形成的“朋友圈”可能是我们“逃离同温层”的一个出口。在朋友圈里观察别人在干什么,倾听他人多元声音,与你认识的、但不那么同道的人讨论甚至辩论,也是一种乐趣。

打卡信息一定是种困扰吗?也许它正给用户提供给一个思路、一个灵感、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朋友圈的“开放”也正让更多创业者迸发出更多创新的好点子,好玩法。微信现在有了精选内容的“看一看”,就不妨给朋友圈多些宽容,允许这里长些杂草吧。也许未来回头看看,这里说不定又成了另一个起死回生的“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