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 潜心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8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邓雪婷

——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勇攀科学高峰,须向前辈科学家学习,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远离追名逐利、急功近利心态,下苦功、真功钻研,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是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从1958年中国导弹核潜艇研制工作启动,一直到1987年身份解密,整整隐姓埋名生活了30年。正是由于黄旭华和他同事们默默无闻的努力,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邓稼先、黄旭华……这一个个光辉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段动人肺腑的故事,他们贡献卓著,却从不计较名利得失,而是专心致志,潜心科研,至诚报国,乐于奉献,树起了中国科技界的典范。

在2018年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这是对院士们的褒奖,也是对中国科学家精神的高度概括。勇攀科学高峰,须向前辈科学家学习,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远离追名逐利、急功近利心态,下苦功、真功钻研,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力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须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泰戈尔曾有诗云:翅膀坠上黄金的鸟儿飞不高远。假如科学家盲目追逐热点,随意变换研究方向,陷入拜金主义的“泥淖”,即便侥幸一时名利双收,也终难长久。科学研究的规律表明,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需要科学家长期钻研,持续关注,甚至要几辈人的努力,没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不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是难于取得突破的。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站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高光一刻背后是她46年的无声坚守。屠呦呦对中国科技界的贡献,不仅在于她取得的科研成果,还在于她以自身的经历和成就证明了,淡泊名利,不骄不躁,矢志科研,是科学家的重要品质。这种品质让科学家的人格与情操变得更加纯粹,科学界的工作作风、科研风气也因此更加淳正。

大力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须培养高尚的科研志趣。从事基础研究,就是要瞄准世界一流,敢于在世界舞台上与同行对话;从事应用研究,则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力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寄予的殷切寄望。现代科技没有坚实的基础研究做支撑,关键核心技术就难以实质性突破。华为之所以强大,不畏打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基础研究上有着长期巨额投入,在编的15000多名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专家是华为的信心所在。基础研究极其重要,但很难将研究成果与科学家的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应用研究也重在有的放矢,须得把关键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中。这都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立高远的科研志向,从个人得失的小圈子中超脱出来,视自主创新、科技强国为己任,享受科研本身带来的乐趣,把追求人生梦想、实现个人价值和高尚的科研志趣统一起来。

作为科技创新之城,深圳除了要继续支持、鼓励涌现更多重视基础研究、力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之外,更当从制度创新着眼,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正确发挥评价引导作用,大力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在新时代更好发挥个人才干与智慧创造良好环境。当良好的科研作风、卓越的科学家精神形成气候,我们就能迎来科学大发展、科技大进步的一个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