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攻关 团结协作

发布时间:2019-06-19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邓雪婷

——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系列评论之五

学科背景、研究领域不同的科技工作者精诚合作,能够激荡起精彩绝伦的“脑力风暴”,为科研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转入“柳暗花明又一村”提供源头活水。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科研协作变得越发重要。站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尤其需要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这两天,“屠呦呦团队”发布科研新成果的新闻刷屏。身为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融入了团队而不是孤身奋战,团队的成果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人们对“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耳熟能详,“首席”二字背后是合力攻坚的集体。上个世纪50年代,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并因此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集智攻关、团结协作,成就了科学史上的佳话,也结出了科技创新的明珠。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需要强化跨界融合思维。一位石油行业的专家授课,却吸引了150位医疗健康行业的心血管专家来听,因为这两个行业在核磁成像以及超声成像方面息息相通。依靠生物学和材料学的交叉融合,制造出的柔性电子材料,能够大大拓展可穿戴电子器件对人体的检测范围。近年来,生物学家参加仿生学团队,加速和加深了仿生学研究。随着交叉学科、交叉领域越来越多,科研合作已不再限于同行之间。看似不搭界的行业,在科研上协力向前,能够相互启发和砥砺,既有利于各自行业,更有利于合作项目。学科背景、研究领域不同的科技工作者精诚合作,能够激荡起精彩绝伦的“脑力风暴”,为科研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转入“柳暗花明又一村”提供源头活水。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需要打造和凝聚团队精神。领军人物必不可少。科研合作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但同时也不能没有领军人物。把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遴选到科研带头人的位置,为其施展渊博知识、包容精神以及管理才能打造宽广舞台,才能让其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团队组建十分关键。团队成员不仅在学术科研上志趣相投,而且彼此在气质秉性、专业知识技能上形成互补,合力产生“乘数相应”,才能撷取璀璨的科研成果。团队文化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团队让成员感觉心旷神怡,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创造民主的学术氛围、宽松的学术环境、公平的内部环境以及和谐的人际环境,就是在创造科研“加速器”和“培养基”。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需要打开全球视野。英特尔公司迄今已与全球100多所重点大学建立了持久良好的合作关系,英特尔强大的研发实力实际上是借力“外脑”的结果,开放创新的效能令人惊叹。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两轮驱动,才能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最强力量。我们应当加强国际合作。比如深圳,吸引全球创新人才纷至沓来,企业也纷纷“走出去”,加强国际科研合作既是对国际人才的应有回馈,也能为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供强劲助力。我们必须胸怀世界。只有和各国科研人才相互交流、切磋、协作,才能瞄准全球科技制高点,才能为破解人类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在向着科技制高点进发的路上,携手共进的团队是动人的风景。一个个如繁星闪烁的科研团队,定能奏响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