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人梯 奖掖后学

发布时间:2019-06-20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邓雪婷

——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系列评论之六

在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征程中,需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新生力量。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为年轻一代插上科技翅膀,国家的创新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为祖国培育科技英才。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叶企孙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半数以上曾是他的学生;黄大年常说,与科学家相比,自己更看重教师这个身份,并用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培养了一批高端人才。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言传身教、慧眼识才,将科研的火种传递下去,让创新火炬熊熊燃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当今之中国,正在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征程中。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归根到底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努力,需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新生力量。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为年轻一代插上科技翅膀,国家的创新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应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科研领域存在“论资排辈”“圈子文化”等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创新的步伐。科学有“学派”之分,但无“门户”之别。既要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打破各种利益纽带和裙带关系,防止和反对科研领域的“圈子”文化;更要尊重他人学术话语权,反对门户偏见和“学阀”作风,鼓励年轻人大胆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只有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才能形成良好科研文化,助推创新科研成果充分涌现。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须有“慧眼识英才、用英才”的伯乐之能。“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对于科研团队而言,识人善用、“纵马驰骋”,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方能激活创新“第一动力”。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敢于放手、支持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要有在科研实践中做“传帮带”的奉献精神、当“铺路石”的牺牲精神,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让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必将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也需积极履行科学普及的社会责任。科技创新也必须扎根在公众科学素质和能力不断增强的沃土中。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既需要一批有建树的科学家,更要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要在传播科学知识上学为人师、在弘扬科学精神上身体力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走近大中小学生,传播爱国奉献的价值理念,开展科普活动,引领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事业。只有人人都成为科学共同体的一分子,才能让科学素养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巨轮的强大能量。

诺贝尔奖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斯说,深圳是一个令人激动人心的城市,它是一个创新之都,最适合在这里做研究。这是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和培养的结果,更是持续优化科研生态和人才环境的成果。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必能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让深圳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实现更高水平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