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有点难?奖金给你加把劲

发布时间:2019-07-05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陈琳君

“以创新为荣”是深圳经验,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等多种手段鼓励人们改变生活方式,激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未来深圳也能成为垃圾分类的一个示范样本。

■王森

深圳决定要奖励垃圾分类的先进。日前,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提出了激励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一揽子计划,向社会征求意见。按这一计划,2019年到2021年期间,深圳市各区每年将安排生活垃圾分类激励补助资金6250万元,其中,获评生活垃圾分类好家庭可以得到补助2000元,生活垃圾分类先进个人可获1000元奖励。

政府用经济奖励与荣誉表彰来激励在生活垃圾分类上先进的个人、家庭、住宅区和单位,可以让先进引领社会风气,加强市民对垃圾分类回收意义的认可,深化大家对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生活垃圾分类做得好,能为城市省下一笔钱,创造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更是超过金钱价值,奖励先进合情合理。

《论语》中有个故事叫“子路受牛”,大意是子路救了溺水者,获救者拿出一头牛来答谢,孔子认为,有了“子路受牛”的示范后,鲁人都会勇于拯救落水者。用空泛口号和强制命令彰显道德力量其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都是宣扬良好道德风尚的载体。垃圾分类麻烦,但有必要,要让人们克服畏难情绪,我们可以把垃圾分类作为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进行褒奖。政府表现态度,设立垃圾分类奖,也同样能引领社会风尚,凝聚社会共识。

垃圾分类推广为何有难度?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得直面人性的弱点:垃圾分类做得好,市民很难立刻“有感”,但垃圾分类复杂却是很多人能立刻感受到的。理性人是趋利避害的,但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因为眼前的困难,而忽略长远的或是整体的利益。多激励结合慎处罚,是稳妥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良策。垃圾分类有点难?奖金给你加把劲。未来,我们进一步完善升级激励政策,还能引导市民提高环保意识,促使垃圾分类手段达成垃圾减量、回收增量、环保提质的目标。

“创新扩散”理论表明,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新事物出现时就接受它,过去的经验表明,在垃圾分类推行初期实行“双轨制”,保留一部分人“混扔垃圾”的渠道,同时又用利益机制引导人们参与垃圾分类,让“先进”带“后进”,往往能减轻工作阻力,同时分类理念潜移默化,效果更佳。深圳的激励机制不妨借鉴这一传播学理论,科学地凝聚社会共识和合力。

奖励机制中,还特别提出要奖励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督导、志愿工作的个人。志愿者是“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的重要参与者,用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扩大垃圾分类志愿工作团队,让他们在参与社会事务中充实获得感、幸福感,将为政府管理、居民自治提供更强动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解决治理难题,激励普通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相关的社会工作,也是深圳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方面。

深圳人最能包容创新,时常领风气之先。“以创新为荣”是深圳经验,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等多种手段鼓励人们改变生活方式,激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未来深圳也能成为垃圾分类的一个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