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评时”更要重“平常”

发布时间:2019-08-14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邓雪婷

——五论以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文明创建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做到创建工作和日常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在平时下真功,用文明创建常态化开展替代“运动式”治理、“突击式”迎检;立足“常”功和“长”功,文明“乐章”才能越来越恢弘。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文明,是现代城市的底色。作为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一直被视为最具价值的“城市名片”。处理好“评时”和“平常”的关系,事关这张名片的光泽度和持久度。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质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实事工程。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本身就能体现深圳对于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的态度,更是对城市发展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这是必须完成好的硬任务,要主动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上下一心,真抓实干,推动深圳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城市文明的涵养也要久久为功。荣誉是一时的荣耀,文明才是永久的骄傲。重“评时”更要重“平常”,只有着力健全长效机制,重在日常、抓好经常、融入平常,深圳才能将“全国文明城市”这一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让文明成为城市永恒的旋律。

立足“常”“长”二字下真功。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经常性工作,但在现实中,有部分区、部门沉浸于一时的荣誉,对文明创建重视不够,平时工作抓得不实,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对市容环境、公共秩序等易反复回潮的问题,没有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文明创建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做到创建工作和日常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在平时下真功,用文明创建常态化开展替代“运动式”治理、“突击式”迎检;要注重固化机制,认真梳理总结创建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如近年来我市每季度发布“公共文明指数”,每个月开展“街道环境卫生指数”测评,推行“行走深圳”一线工作法等,将这些经验固化为长效机制。立足“常”功和“长”功,文明“乐章”才能越来越恢弘。

齐心协力唱响合奏曲。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做大文明增量的过程,也是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过程。我们既要以强化法治保障来当好“指挥家”,加强文明领域立法、执法和普法,强化公益慈善、公共场所控烟、垃圾分类、文明养犬等法规的落实,加快《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修订工作,推动文明从“软约束”变成“硬约束”;又要注重文化支撑来凝聚各级各界、各行各业的“声部”力量,通过实施“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推进“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加快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涵养城市文明气质,共同唱响文明合奏曲。

文明城市创建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平常”下苦功,“评时”见真章,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以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谱写新时代深圳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