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盐田”

发布时间:2017-12-04来源:学习时报编辑:潘峰

深圳新闻网讯 近日,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深圳市盐田区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这是盐田区在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后,被授予的又一重要荣誉。盐田区是广东省5个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的行政区县之一,同时也是深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行政区。成绩来之不易,荣誉名副其实。5年来,盐田区110刑事警情、立案数、8类案件年年下降,公共安全领域做到“10个零发生”,2016年达到建区最低水平,公安工作满意度和群众安全感保持全市第一。盐田区始终坚持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为核心,以提升平安建设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精细化、社会化水平为手段,多元参与、共建共享,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谋划和推进城区安全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盐田特色的平安建设新路径。

坚持目标引领,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建区以来,盐田区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深刻认识到“没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将平安视为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和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从2003年到2011年,连续三次区党代会先后提出创建社会治安首善区、社会稳定首善区、公共安全首善区,对平安建设的理解“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体现了不断提高标准、主动自我加压的勇气和担当。2016年,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率先创建平安建设示范区,计划用3到5年时间,率先在全市建成领域更广、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盐田。与之相配套,建立了“立一流标杆、走群众路线、推机制创新”的工作方法,将平安建设范围扩大到维稳、治安、安全生产、食药监管等8个方面,并首创了包含56项指标、总分100分的“盐田区创建平安建设示范区指标体系”(其中半数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提出到2020年平安建设达到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同时,将“平安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完善督察督办机制和同责共为责任体系,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同心共力推进平安创建的良好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主动破解工作难题

将改革创新作为深化平安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动力源泉,思维上求变,方法上求新,效果上求实,主动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在多项工作中探索出“盐田经验”。

一是扎实开展“三化一体”警务改革。以“大部制、大警种”为改革导向,聚焦防范和打击两大主业,扎实构建“巡逻专职化”“社区网格化”“打击专业化”的全新警务实战体系。成立专职巡逻队伍,设置一级GPS警车巡段6条、二级电瓶车巡段23条、防控值守点35个、重点防控区域2个,全面提升社会面巡逻防护控制力,辖区见警率提高3倍以上,社会面见警率全市第一。实行“警区制”,推行警长负责制和网格化管理模式,提升警区配警比例和社区民警进社区频率,基础信息采集、重点人员跟踪管控、社区防范及消防安全等工作得到同步加强。整合刑侦、经侦、禁毒大队,重组刑警大队,形成分局“大刑侦”格局,打破警种壁垒,提升技术配侦力度,推动网警、技侦、视频等资源面向基层实战开放,提高打击精准率。

二是创新推进司法系统改革。认真落实“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工作要求,创新推进盐田区法院审判权运行机制和人员分类改革、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等工作。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建立以主审法官为核心,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分工合作的审判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审判专业委员会制度、重点案件督办制度和过问案件全程留痕制度,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保障主审法官、合议庭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裁判权,区法院被确定为“全国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法院”。承担全市行政案件集中管辖职能,开通网上预约立案、电子送达,巡回审判等便民措施,完善深化行政审判权力运行、统一裁判标准、落实司法责任制等审判机制,直击“民告官”案件中“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三案问题,牵住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三难题的“牛鼻子”,获评全国改革试点项目。

三是积极创建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制定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明确31项核心标准,建立“城区+街道+社区(园区)+企业”的四级联创共建模式,探索建立五大特色劳动关系工作机制(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服务保障机制、港口产业链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旅游休闲带灵活多元用工机制、黄金珠宝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生物基因产业基地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成立全国首家区级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树立促进协会、拖车协会、港运工联会三大社会组织品牌,创新互联网+劳动监察工作模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和谐劳动关系新格局。2016年群体性劳资隐患提前化解率达80%以上,30人以上群体性劳资纠纷就地化解率达100%,90%以上劳动争议通过调解方式化解,仲裁平均结案时间为法定时限的40%,撤裁率保持“零记录”,信访、监察、仲裁法定时限结案率100%。盐田区被列入全省第二个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试点,今年6月“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经验交流会”在盐田成功召开,并正式发布《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抓牢抓好工作要点

坚守安全底线,全面抓好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公共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辖区社会局面平稳有序,公共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公共安全指数始终名列前茅。

一是以“四个不发生”为基准抓维稳。始终将维稳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成立信访维稳工作专班,严格执行“每月逢1”报送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扎实落实各项稳控措施,将重点人员牢牢吸附在辖区,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牢固树立“两个前沿”意识,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严防“街头政治”活动和香港负面因素“倒灌”等恶性事件发生。落实“一人一案一策”制度和首办负责制,坚持法纪教育、政策扶持、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依法处理等相结合,化解隐患矛盾,遏制新增矛盾,仅今年上半年就成功调处排查上报矛盾纠纷35宗,调处成功率100%,顺利完成近年来一系列敏感节点安保维稳任务。近年来,盐田区未发生政治安全事件,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大规模暴力犯罪事件,未发生涉众型矛盾纠纷和个人极端事件。

二是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公安部门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电信诈骗、黄赌毒、黑恶势力和盗抢犯罪,连续11年保持命案、绑架案、涉枪案“三必破”。在大力打击传统犯罪的同时,针对近年来电信诈骗等网络新型犯罪日益高发的态势,盐田区不断加强研究,努力掌握其规律和特点,组建反电信诈骗“蓝马甲”宣传队,积极做好打击、应对准备,有效遏制电信诈骗发生、努力减小其危害程度和范围。今年上半年,成功破获一批电信诈骗案件,逮捕29人,110诈骗刑事、治安警情225起,同比大幅度下降46%。

三是系统整治公共领域安全隐患。大力开展安监执法标准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建立法制联络员制度,进一步规范安监执法工作,强化执法震慑作用。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将全区纳管的1962家企业划入30个网格内,定期开展地毯式执法巡查,打通基层安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强力推进“拉网排雷”及安全生产12项整治行动,系统排查整治消防安全、港口安全、旅游安全、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安全隐患,对查出的隐患进行项目化、留痕管理,确保隐患查得出、改得掉、不回潮。近年来,辖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可控,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全面推进“明厨亮灶”工程,打防并举强化食药监管,仅今年上半年,在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环节开展抽检624批次,合格率98%;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324批次,合格率97.8%;开展药品风险监测性抽样24批次,合格率100%,食品药品安全保持良好水平。

四是建立健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五位一体”服务管理措施,全区588名严重精神病患者和91名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00%录入管理系统,规范服药率位居各区前列,未发生肇事肇祸案(事)件。细化社矫人员、吸毒人员集中学习、社区服务和跟踪回访制度,社矫人员、吸毒人员脱管、漏管现象为零,重新犯罪率为零。加强人员密集场所防控和反恐工作,落实全区246家(处)重点场所应急处突力量配置、装备配置、专业训练和警力布控,近年来,盐田区未发生各类暴恐及个人极端事件。

五是不断强化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强力实施盐田街道片区三年综合提升行动,2014年以区政府一号文件形式出台《关于实施盐田街道片区三年综合提升的决定》,由区委书记亲自挂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部署工作落实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主体,片区交通治理、港城协调、市容整治、景观提升等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兑现了区委区政府“一年新变化,三年大改观”的庄严承诺。开展大梅沙旅游综合治理,探索推出大梅沙海滨公园“免费预约入园”管理模式,大梅沙节假日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沙滩老鼠”基本绝迹,治安和刑事案件同比下降50%,大梅沙反恐、安保工作得到明显改善。


坚持固本强基,全面加强基础保障

在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2013—2016年公共安全投入逐年加大(分别达3.56亿元、3.68亿元、4.02亿元、5.06亿元),不断夯实辖区安全根基。

一是提升三级平安创建水平。在全区所有住宅小区,开展出入口、门禁、视频、物防、保安员巡逻等五个方面规范化建设,小区门禁系统覆盖率达90%,防爬刺、扇形网、防爬油等设施安装率达99%,今年新建和巩固安全文明小区、社区、街道共12个,安全文明创建覆盖率100%。目前,全区所有街道都通过了国家安全社区验收,在全市率先实现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文明社区、平安和谐街道的全覆盖,全区社会治安环境持续改善。在辖区各重点区域、关键环节深化平安创建工作,大力推动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景区、平安市场、平安公园、平安工地等10类平安细胞创建工作,创建率达到100%,今年上半年全区124个物业小区“零发案”的超过八成。

二是高标准建设“雪亮工程”。盐田区计划累计投入2.3亿元用于视频监控建设,年底全区一类高清镜头将超过3000个,建成区每平方公里达到150个,覆盖率位居全市各区之首。发动企业、门店建设二类、三类镜头11652个,保持一类镜头在线率、使用率98%以上,视频监控系统将从以往主干道主要区域全覆盖,进一步延伸到物业小区、城中村,全面补齐原有盲区死角。全部镜头接入区、街道综治中心及公安机关指挥平台,积极探索运用人脸识别、自动追踪、智能应用等新技术,不断提升辖区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水平,目前,借助视频监控系统直接或间接破案占总破案数的35%以上。

三是实现消防应急站点全覆盖。全区共建成微型消防站239个、应急消防点147个,消防应急站点覆盖全区8个城中村及老旧住宅小区,惠及20万人口,城中村平均0.28平方公里就有1个应急消防站点,形成了以应急站为核心、应急点为触角,覆盖全区、环环相扣、首尾相连的火灾防控网,火灾“黄金3分钟”紧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仅在初建的2015年,居民就利用消防应急救援设施成功扑灭15起初起火灾。近年来,盐田区未发生火灾亡人事故,火灾事故起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稳步下降,今年全区共发生火灾41起,火灾总数同比下降22.6%,受伤1人(持平),直接财产损失下降43.7%。

四是创新推广“三小”场所“安全一点通”。为破解“三小”场所安全监管小、散、乱和基层人员不足的难题,盐田区率先推广使用“三小”场所“安全一点通”系统。将全区4729家“三小”场所全部录入系统,对其安全巡查工作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对可能存在的12项隐患逐一筛查、督促整改。基层安全监管人员通过可视化的操作,方便手机执法检查,做到隐患、台账有机统一、实时储备和留痕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监管效能。

五是完善精准快速响应的预警应急体系。建成全省首个区级应急培训基地,建立常态化应急演练机制,有效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实战能力。建成全市首个区级预警信息系统,实现区、街道第一时间接收包括地震灾害、台风暴雨在内的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启动了应急通信专用信息网络建设,初步实现区、街道突发事件无线应急指挥一体化,大大提升应急反应和指挥调度能力。绘制全区重点安全风险图斑,对149处风险源落实分级管控。累计投资1.5亿元开展地质灾害点治理和监测,危险边坡及建筑挡墙远程监测预警系统项目,获评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街道一级“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全覆盖,创建比例位居全省各区县第一、全国前列。


坚持多元共治,愈发凸显治理合力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不断延伸党委政府社会治理触角,力求居民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能第一时间得到响应,推动党委政府的每一项政策都能第一时间得到落实。

一是创新建立民意畅达机制。以居委会为单位,设立23个民意表达工作室,全区“两代表一委员”网格化划分到各个社区,每个工作日每个民意室至少有一名代表委员值班,向居民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听取居民反映各类问题诉求,并责成、督促政府责任部门限期解决、及时反馈,年均解决居民各类诉求700宗以上,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95%以上。针对影响面较大、诉求集中的问题,由民意表达室举办“社区议事厅”活动,组织代表委员、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与居民面对面商榷、解决,止大风于青萍之末,解矛盾于发端之时。

二是扶持区域特色的社会组织。着力培育扶持一批心理健康、矫治安帮、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类社会组织,弥补政府服务管理的短板。在盐田港区后方陆域交通秩序整治中,市拖车运输协会动员100家单位联合组建了“道路交通秩序疏导巡查工作队”,每晚分班轮流上路开展巡查和疏导工作,有效维护了后方陆域货柜车停放秩序。港运工联会承接了3万货柜车司机的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司机座谈会”“司机法治大讲堂”“文明司机行动”等专项活动,成功打造“司机法治大讲堂”普法品牌,港运工联会黄祖胜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三是建立社区组织综治服务室。在条件成熟的物管公司加挂社区组织综治服务室,由其承接物业小区治安保卫、人民调解、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人屋管理)信息采集等职能,街道办、派出所组织培训,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发物业公司的积极性。目前全区近60%物业小区建立了综治服务室,小区管事率大幅度上升,建立了综治服务室的小区九成以上保持“零发案”。

四是建设广覆盖的大调解体系。不断延伸调解组织触角,形成以街道、社区调委会为基础,以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室为重点,以人民调解联合会为支撑,以企业、物业调解小组为补充的大调解网络体系。目前,全区共有街道、社区调委会27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室13个,人民调解联合会4家,企业、物业调解小组69个。全区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58件,成功调处457件,调解成功率99%,为辖区社会局面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是构建多层次的群防群治组织。广泛发动全区居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全区共有巡防员、保(治)安员、网格员、楼栋长、平安志愿者等五支群防群治队伍10788人,占辖区总人口4.1%;社区、学校、医院和200人以上企业治保组织建设保持全覆盖,目前共建立治保会73个,治保小组131个,成员1228人。各基层治保组织和群防群治力量加强案件高发区域、重点部位和高发地段的巡逻防范,直接或协助公安机关破案占总破案数32%以上。


坚持更高标准,持续提升安全水平

平安建设永远在路上。盐田区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安全稳定防护行动”,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建设,不断夯实平安建设基础,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盐田”。

一是全力以赴保证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严密防范敌对势力渗透、暴力恐怖活动、网络政治谣言,确保政治安全、制度安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源头治理,坚持集中排查、定期排查、滚动排查,坚持每月逢1报送不稳定因素排查结果制度,定期分析研判维稳形势。对城市更新、重大项目建设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城市发展决策部署,严格按照《盐田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的要求,做到应评尽评,防止因不依法办事、侵犯群众权益引发社会矛盾。

二是夯实巩固社会治安综治成果。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推动公共安全视频在重点监管领域得到深度运用,提高监管效能。全面铺开“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打造街道综治中心升级版。深化平安细胞建设工程,持续扩大社区组织综治服务室建设规模,巩固提升“小区—社区—街道”三级平安创建水平。探索“群防群治+”模式,完善“互通、互补、互动”工作机制,加强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巡逻防范。继续强化社会面防控和故意伤害案件防范,力争实现命案零发案,保持公共安全指数及群众安全感全市领先。

三是强化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12项专项整治及“房中房”专项整治等工作,实施项目化运作、清单式管理,确保专项整治取得扎实成效。加强盐田港区后方陆域交通秩序整治,强化隐患多发路段及重点路段的巡查,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健全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危险边坡远程监测预警,开展危险边坡和地质灾害专项治理。深入实施消防安全三大专项工作,全面消除火灾隐患,力争火灾总量稳中有降。

四是构筑健康平稳发展的法治屏障。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社区律师等司法行政资源,为居民提供“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探索体制内普法和社会化普法相结合普法路径,充实完善东和法治公园等普法载体建设,重点做好国家公职人员、青少年、来盐建设者和原住民等重点人群普法工作,让法律时时、处处浸润居民的思想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