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稿件库

建党百年.红色盐田①|老党员张达满与小梅沙结下的不解之缘

发布时间:2021-03-10来源:深圳新闻网编辑:郑创彬

开栏语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深圳新闻网、盐田网策划推出“建党百年.红色盐田”系列报道记录盐田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各项主题活动,用新媒体视角将镜头对准基层党组织、优秀老党员,讲述盐田党建故事,纪念建党一百周年。

张达满在原职工宿舍楼前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陈琳君 李小辉)“刚来小梅沙时,市政环境设施几乎没有,仅有的集装箱式度假屋破旧不堪,周边环境杂草丛生,污水横流……”上世纪80年代初,约2万名特区建设“拓荒牛”——基建工程兵来到深圳参加特区开发建设,作为其中一员,已年过花甲的党员张达满对初到小梅沙时看到的这一幕场景仍清晰如昨。

小梅沙大酒店工地一角(资料图片 提供者:麦挺)

缘起:

支援特区开发建设20年 扎根小梅沙不言苦

时针拨回到1983年,基建工程兵张达满跟随大部队奔赴深圳参加经济特区建设。在深圳火车站,工程兵们身穿绿色军装,头戴军帽,肩头扛着用绳子捆绑结实的被褥,沿着铁轨匆匆行走,队伍长得一眼望不到头。那一年,张达28岁。“整个深圳看上去就是一个渔村,甚至没有一条像样儿的街道和一栋数得上的大高楼。”尽管来之前曾无数次设想过“改革开放实验田”的模样,但下火车后目之所及的荒凉与贫瘠景象,还是让张达满惊愕不已,更是从未料到,自此后就没再想过离开。

不久后,张达满随部队集体转业至深圳。1985年5月,张达满所在的深圳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接到“新任务”,包括他在内的20名原基建工程兵被派至小梅沙参与酒店筹建工作。“那时候,排洪、排水、排污设施还不完善,导致整个内湖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喝水得从5公里外引入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山沟水,干旱季节还得抽已被污染的湖水用作洗刷水。”张达满回忆说,发展初期的小梅沙,条件相当艰苦,吃住行都不尽如人意,很多人都不愿在此长待,员工“流动性”非常之大。

与恶劣的自然条件相比,更让张达满想不到的是,初到企业的他根本来不及熟悉业务,就被安排直接“上岗”,担负起小梅沙大酒店附属设施设备采购工作,随之而来的还有物资紧缺、供应商难找、资金难求、报关流程繁琐等各类问题,“当时就觉得之前学的不够用了,一方面是业务技能上的、一方面是文化知识,只能想办法逐个‘攻关’,总之,那个时代,只能在干中学、学中干。”为了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张达满一有时间就跑图书馆,一边“充电”、一边“琢磨”,加上在部队期间积累的工作经验,很快就从“新手”变“熟工”。

小梅沙大酒店被评为三星级酒店(资料图片 提供者:麦挺)

“那些年里,发生了太多事,各种道不尽的心酸苦累啊。”讲述中,张达满眼里写满岁月的沧桑,但不失一份坚毅,自然环境的艰苦、物资生活的匮乏所带来的“挫败感”,并没有击垮这帮“拓荒牛”,与张达满同来的20名员工大都选择留下来坚守,这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共产党员。“基建战士”骨子里铁的纪律、钢的意志,以及对党的无限忠诚、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坚定信念,使得他们坚定地扎根在这片“热土”,发挥起老党员和老兵的“火炬”作用。很快,小梅沙大酒店得以全面完工并对外营业。

缘定:

多方寻策促发展 关键时刻挑重担显担当

因地处海边,受季节因素影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小梅沙都无法改变“靠天吃饭”的现实条件,员工福利、工资、待遇相比于其它企业也存在一定差距。“500元月工资的主管到哪里找,只有咱小梅沙的部门经理才愿意干。”张达满至今记得酒店第一任总经理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特大强台风之后的小梅沙(资料图片 提供者:麦挺)

屋漏偏逢连夜雨,90年代中期,一场大台风的来袭,造成大梅沙至小梅沙唯一一条公路塌方而阻断交通,让整个小梅沙瞬时“与世隔绝”,也让本就效益欠佳的企业举步维艰。“不靠、不等,说干就干!”企业设定预案、主要干部现场坐镇、党员员工坚守岗位,在那个物资都得靠徒手接力传输的年代,基建兵出身的张达满愣是靠着一股子拼劲儿,带着大家在一线持续奋战十多天,成功“打通”了小梅沙对外主通道,也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此后,加固库坝、抬沙包、防洪、防塌方、防台风,演变成新老员工的必学“课程”和必备技能之一。

作为一家三星级酒店,小梅沙大酒店的主要客源主要为香港人或外国人。中餐里除了鲜活的鸡、鱼、虾以及蔬菜类从本地采购外,西餐几乎全依赖进口,“因为缺乏酒店管理经验,起初只能高薪外聘管理人员,通过几年‘取经’,我们慢慢从内部培养了一批自己的酒店管理人员。”张达满说。

建设中的小梅沙海洋世界(资料图片 提供者:麦挺)

为进一步突破淡旺季限制,增加企业活力,经过一番精心筹划,张达满所在的小梅沙海滨旅游中心相继举办了多达5万人参与的海上龙舟大赛,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摩托车拉力赛,一系列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旺了人气,也让小梅沙名声大噪,于深圳十景评选中脱颖而出,从此有了“东方夏威夷”的美称。九十年代初,在运营小梅沙大酒店和听涛宾馆的基础上,小梅沙度假村改造、小梅沙海洋世界建成开放带来的一系列重大“利好”,也让整个企业经营现状和总体效益得到了根本性转变和质的跃升。


小梅沙大酒店(资料图片 提供者:麦挺)

缘续:

分别10年再“回归” 见证昔日小梅沙提质蝶变

1989年,考虑到职工子女入托难这一共性问题,时任企业后勤部部长的张达满,积极推动筹办小梅沙幼儿园,利用公路边临时用房开办的幼儿园,解决了企业员工的“愁心事儿”。“90年代中期,我们又利用特发小梅沙旅游中心宿舍,重新开办幼儿园,只有大、中、小3个班。”张达满介绍,为解决片区子女上学接送问题,旅游中心专门买了一辆学生接送车,并配有校车司机。随着学员数量增多,幼儿园转至原职工食堂位置开办。再后来,幼儿园改为对外承包经营,逐步承担起接收小梅沙本地居民子女入托的重任。

在小梅沙工作的20年,张达满始终心怀热忱,先后在采购供应部、工程部、发展部、后勤部、物业部、车队、洗衣部等部门任职,亲历了小梅沙发展,也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巨变。2005年,国企改革,实行竞聘上岗,为了把工作机会让给新一辈的年轻人,50岁的张达满主动请辞、外出自谋出路,离开了工作生活近20年的小梅沙,又在退休后再次回来。谈及缘由,张达满说,自己是个恋旧的人,与小梅沙分离的10年,时常想起那段峥嵘岁月,这里的每一条路、每一栋楼,甚至一草一木都好似镌刻在心间,难以磨灭。

小梅沙片区整体改造项目(效果图)

“这里原来是员工宿舍、那边就是幼儿园旧址、不远处那片曾是员工食堂……”在张达满的描述下,小梅沙旧时景象仿佛浮现眼前,如他所言,岁月流转间,这里的一切于他而言,都有着特别的意义,不单是曾为之奋斗过的青春年华,更像是一种精神依托。张达满常说,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20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却不断感染和影响着小梅沙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在张达满的记忆里,最让他为之自豪和难忘的是23岁那年,与战友一起紧握右拳,在鲜艳的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如今,退休后的张达满依然不曾停下脚步,坚持活跃在社区党委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演绎着不一样的精彩人生。“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盼着早日看到新的大酒店,海洋世界拔地而起,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那时高楼林立,地铁穿行,人民幸福,小梅沙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张达满满怀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