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稿件库

IN视频|沙头角街道: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守护“夕阳红”

发布时间:2021-11-18来源:深圳新闻网编辑:邓雪婷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1月18日讯(记者 潘峰)11月18日上午,沙头角街道东和社区长者服务站以及诗宁里小区服务点正式揭牌。服务站和服务点正式启动后,将为社区老人提供舒适便利的就餐、休闲、娱乐、康健等均等化、多元化、普惠性服务。盐田区副区长张雄汉出席揭牌仪式。

据悉,《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要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全面覆盖、纵横协同、便捷高效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到2025年底前,实现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和社区长者服务站全覆盖。为此,沙头角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提前谋划、周密部署、自我加压,以“老有颐养”为总愿景,以“4321”工作法为抓手,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辖区老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揭牌仪式上,沙头角街道党工委书记汪斌重点介绍了“4321”工作法,“4”即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3”是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专业养老服务队伍、辖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爱心队伍以及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三支队伍的作用;“2”是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社区活力老人和高龄失能失智老人两类老人群体;“1”是注重品牌,打造“一社区一品牌”,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张雄汉对沙头角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率先构建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创新践行“4321”工作法、扎实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表示肯定。他希望街道、社区充分发挥好养老设施的作用,大力推动社会养老工作,不断强化服务软件建设,不断创新养老服务形式,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为盐田区全力打造“湾区核心枢纽、品质发展标杆”,高质量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贡献力量。

示范先行,率先构建四级服务网络

东和社区长者服务站以及诗宁里小区服务点揭牌

根据《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要求,沙头角街道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通过加大养老产业扶持力度、优化资金资源使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加快推进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

在街道层面,沙头角街道长者服务中心作为盐田区首家示范性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同时也是盐田区首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中心面积1600平方米,有36个托养床位,可为街道辖区老人提供包含全日托养、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八大类、六百多个细项的长者服务。在社区层面,东和社区长者服务站面积750平方米,设置有“乐养空间”“膳养空间”“康养空间”“颐养空间”四大功能区,可为社区老人提供舒适便利的就餐、休闲、娱乐、康健等均等化、多元化、普惠性服务。小区层面,诗宁里小区长者服务点(乐龄驿站)面积100余平方米,可为小区老人特别是高龄、独居、失能、失智等重点群体提供生活用品代购、餐饮外卖、家政预约、挂号取药等基本生活服务。

在适老化居家养老环境建设上,沙头角街道大力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主动上门为有需要的老人安装防滑垫、扶手、自动淋浴机、沐浴凳等产品,并及时为社区40余户空巢独居老人安装智慧烟感报警器,把安全送上门,把安心送到家。

党建引领,用好用活三支养老队伍

老人们在服务站

在老龄化快速发展、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光靠政府唱独角戏不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显得尤为关键。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积极性,沙头角街道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进一步扩充,并以各级养老服务场所为阵地,充分发挥专业养老服务队伍、辖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爱心队伍以及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三股社会力量的作用,用“党建引领+”托起辖区老人幸福“夕阳红”。

在引入专业服务机构资源方面,沙头角街道链接福安养老事业发展中心、华海幸福时间银行、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等专业养老服务团队,破解社区无专业养老服务窘境,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注入新动能。同时,通过链接专业服务机构和专业师资,开展家庭养老护理培训进社区等活动,举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培训班,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家庭养老护理知识的机会,切实提升了社区居家养老专业服务能力。

在壮大社会养老服务力量方面,沙头角街道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实施“爱的守望——独居老人疫情后情感关爱”项目,通过低龄活力老人与高龄独居孤寡老人爱心结对的方式,为高龄独居孤寡老人建立近邻支持网络。注重发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的优势,探索“物业+养老”模式,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在传统物业服务中嵌入探访、应急、代购等为老服务,让社区老人居家养老更安心、也更暖心。

在锻造为老志愿服务队伍方面,沙头角社区“广慧工作室”组织招募社区低龄活力老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了7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展示了沙头角街道老年志愿服务者的美好形象。同时,沙头角街道红星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情暖老兵、关爱帮扶”行动,为辖区60岁以上退役军人发放口罩,为高龄、独居和重疾退役军人提供资金扶持和物资帮扶。此外,沙头角街道不断深化“爱心接力”品牌建设,依托“爱心商户联盟”链接爱心商户资源和爱心志愿者,为辖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养生、剪发等公益服务,直接将服务送到老人家中。

分类施策,精准服务两类老人群体

为老人提供按摩等康养服务

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与经济水平的提升,社区老人中活力老人占比越来越多,为全面掌握辖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充分了解老人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身体健康情况等,沙头角街道通过走访入户,扎实开展辖区老年人调研评估工作,并建立了详细的个人档案。此外,沙头角街道根据老年人调研评估情况,将辖区老年人中的活力老人和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分类建档、分类施策,为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老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精细化、精准化的养老服务。

对于活力老人,他们年龄50岁到70岁,身心依然充满活力,也被称为“新老年”,这群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对文娱活动、运动健身以及社会交往的需求较大。为此,沙头角街道深化“左邻右里,守望相助”新熟人社会基层治理机制,依托社区和小区养老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党建-党建引领服务”“活力-文化娱乐服务”“有为-志愿服务”“关怀-精神慰藉服务”“孝道-孝文化宣传服务”5大主题服务,同时把日托、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知识讲座、科普宣传引入社区或小区,让有自理能力的活力老人从“住宿生”变为“走读生”,既让子女放心,也满足了老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对只能选择居家养老或卧病在床的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服务,沙头角街道也尤为关注。街道通过组织实施“一碗暖汤”社区长者关爱项目,针对这些老人,推出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慰藉、长者药品管理、营养膳食指导、微心愿等六大类服务,让老人们在家即可享受专业的康养服务,真正做到居家养老服务“零距离”。

敬老爱老,着力打造“一社区一品牌”

东和社区长者服务站硬件设施

社区服务特色品牌项目紧贴居民需求,富有内涵特色,因而也更加具有影响力,更能得到广大居民群众认可。沙头角街道通过实施长者关爱项目“一社区一品牌”,在辖区营造了“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的良好氛围。

在东和社区打造“脑友记”品牌项目。组织开展“脑玩童”、健康操、直通车、以及高血压、慢性病健康管理等预防老年脑部退化的系列活动,增强老年人对脑退化的认识,提高老年人动手动脑能力,得到社区老人乃至更多居民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

在桥东社区打造“老友聚吧”品牌项目。每季度为社区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组织互动性活动,让老人在活动中讲述彼此青春往事,共同感受晚年生活的乐趣,拉近社区邻里之间的距离。

在田心社区打造“夕阳下的向日葵”品牌项目。组织实施老年大学智能电器教学计划、“老少乐融融”隔代教育关爱计划、“幸福来敲门”失护长者探访计划三大行动,帮助社区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沙头角社区打造“银龄学社”品牌项目。依托长青老年大学资源,为社区老人提供朗诵、书法、国画、乐器、声乐等文体艺术培训及健康讲座、生活技能培训服务,深受社区老年人欢迎,提升了老人对社区的归属感,真正营造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教”的社区氛围。

如今,行走在沙头角街道任何一个社区都会发现,全民公益和崇尚社会文明逐渐成为沙头角人的行动自觉,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躬行孝亲敬老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