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栉风沐雨 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显现

发布时间:2018-03-29来源:深圳商报编辑:潘峰

    20年栉风沐雨,20年蓬勃发展,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逐步显现新时代 新征程 新盐田

霞光中的盐田。陈慰仲 摄

深圳新闻网讯 这里,是深圳最小的行政区,却有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港口——盐田港;

这里,有条长仅两百多米的窄窄小街——中英街,“一街两制”凝聚了近代中国百年沧桑;

这里,在深圳的各行政区中,人口数量最少,却有深圳最具人气的海滨沙滩——大梅沙;

这里,建区时间只有二十年,却出土了深圳最古老的青铜器……

陆与海、古与今;大与小、多与少;历史与地理、世界与中国,都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经纬穿梭、转换交织。

这里,就是位于梧桐山南、大鹏湾畔的盐田区。

1998年3月30日,伴随着改革开放20周年,盐田区正式挂牌成立。明天,盐田区将迎来建区20周年的日子。

20年,坚持不懈追求发展品质

沧海桑田,乾坤巨变。

现在的大梅沙,是夏日人们“亲海”的好去处。但20多年前,这里还是以“三来一补”工厂居多的地方,被人们熟知的沙锦涛,当年就在那里开了家牛仔裤厂。“盐田建区后,区领导就几次找到我,说老沙呀,感谢你们对这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建新区要走转型发展的新路,不能再走初级加工的老路。区里提出要把盐田建成现代化旅游海港城区,现已在盐田建了港口,以后旅游主要放在梅沙。你是‘老沙头角’了,给大家带个头,也跟其他股东做做工作,把工厂搬走吧。区里待我们不薄,按评估补偿了搬迁费。”说起往事,老沙无限感慨:“现在看,梅沙的空气多好,每年吸引的游客超过一千万人次,如果区里没有当时的勇气决断,梅沙恐怕现在很难说是这个样子!”

老沙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印证着盐田的科学发展思路:从建区开始,历届盐田区委区政府都在探索寻找科学发展转型升级之路,以质取胜的理念已在盐田上下形成共识。从盐田区1998年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现代化旅游海港城区,到2003年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精品战略”,2006年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特色提升战略”,到2011年底的区四届一次党代会确立“打造‘新品质新盐田’,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再到2016年五届一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品质跃升,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对于品质的追求贯穿其中,一脉相承。

事实也证明,这条品质提升之路越走越宽:盐田建区20年,本区生产总值由建区前(1997年,下同)的27.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85.49亿元,年均增长16.5%,累计增长20.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建区前的2.32亿元,2017年增长到33.67亿元,累计增长13.5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49亿元增长为68.29亿元,累计增长26.4倍;税收总额由建区前的2.4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6.87亿元,年均增长18.9%,累计增长30.9倍。

盐田的品质提升之路也结出闪亮硕果:盐田港已经成为千万标箱量级的超级大港,并创造了以最短时间实现一亿标箱的港口吞吐量新纪录,成为国际航运的重要节点;辖区涌现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与高科技新锐,万科、周大福、大百汇、华大基因、码隆科技等都把总部的“根”深深地扎在了盐田。

今天的盐田,已经从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崛起为一座经济颇具规模、社会安定祥和、居民安居乐业、生态优美宜人的现代化滨海城区。

20年,改革增动力开放添活力

“盐田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改革开放是盐田与生俱来的基因。”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改革者的步伐。20年来,盐田人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在全国和深圳改革创新大局中奋楫争先、勇当尖兵,蹄疾步稳地推出一大批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改革成果。去年,盐田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和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彰显出新发展理念在盐田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因改革而立的盐田区自诞生起就承担着深化政府机构与管理体制改革的使命。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牢记使命、革故鼎新,确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思路,推行“大部制”改革,科学合理设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在全市各行政区中最为精简。“看了公布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后,我们觉得盐田的机构改革压力不会太大,因为像党政相同相近的合署办公等,盐田从建区开始就是这么做的。”

另外,荣获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在深圳率先实施居住证制度改革、民意畅达机制改革、人员分类管理和法官职业化改革,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垃圾减量分类长效机制改革、岗位化志愿服务模式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等,“盐田改革、全国推广”成为全面深化改革中最为鲜明的城区特质。“将改革进行到底”成为新时代盐田发展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区委书记杜玲在区五届三次党代会上表示,盐田过去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立足新一轮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新起点,必须始终勇当改革开放先锋,为辖区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20年,坚守生态之美

“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盐田的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盐田历任领导常说的话。

绿色是盐田发展的底色。山与海是盐田的眼睛,山海盐田更是深圳的眼睛。保护山海盐田,就是保护城市的眼睛。“其实,大家应算算盐田的生态账,如果盐田当初无序发展,把梧桐山的树砍了、山炸了,建工厂,影响的就是整个深圳。”一名民间关注生态人士如是说。

2017年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55天,PM2.5均值24微克/立方米(近三年均优于欧盟标准),继续保持河流、近岸海域、饮用水源水质全市唯一100%达标,城市GEP为1100亿元,增长0.72%,连续五年保持与GDP的双提升……盐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始终保持着亮眼的成绩单。

盐田区大部分都在生态保护线内,可建设用地只有约25平方公里,盐田的森林覆盖率一直保持在67%以上。历届区委区政府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建区伊始,区委区政府就大力实施“蓝天、碧海、绿地”工程,后来又遵循“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和节能环保示范区为突破口,瞄准一流的生态建设目标,不断更新资源观,转变发展模式。明确了在更高的层次上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高品位的文化和生态城区的发展目标。

2015年,盐田区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推出了城市GEP、GDP双核算体系,将城市生态系统无偿提供的各类功能“价值化”,该项改革也因此荣获“第八届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奖。经核算,盐田区已连续5年实现GDP与GEP双提升。

在生产上,为打造绿色低碳港口,盐田港232台龙门吊已100%完成“油改电”,电力驱动及混合动力龙门吊总量全国领先,LNG拖车数量占全市LNG拖车比例90%以上;全区76家珠宝加工企业,已经100%改造或配套建设了废气处理设施,实现黄金珠宝加工全行业废气“无色、无味、无噪”治理目标,彻底解决废气扰民难题;推动小型锅炉改造为电锅炉,大中型锅炉改造为天然气锅炉,实现锅炉100%清洁能源替换。

在生活中,在全国率先落实以“碳币”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计划,探索构建生态文明“碳币”体系,建立盐田区生态文明碳币系统公众服务平台。每年投入1000万专项资金,以“碳币”形式,对个人、家庭、小区、学校、企业、机关和社会组织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行为进行结算、激励,引导全社会提高生态意识、践行绿色生产、享受低碳生活。

新时代,新征程,新盐田。

立足改革开放40周年、盐田建区20周年的新起点,今年年初召开的区五届三次党代会提出,立足新起点,实现新作为,再创新辉煌,必须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争当全市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尖兵;必须始终勇当改革开放先锋;必须不断提升辖区发展品质。对盐田未来发展作出展望: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示范城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更可持续、更有影响力的先进城区,实现更高质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记者 贾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