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条河流,往往流经不同的省份;同一座大山,往往分属不同的省份管辖。各省对其的管控类型可能并不一致,有的属于一类管控区,有的属于二类管控区,有的并没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为了保证红线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省与省之间必须对接,国家层面进行衔接。对接与衔接工作,政策性和技术性非常强,必须先行先试,分步实施,并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接口,最后国家层面进行衔接,形成一个整体。
一是先行先试,取得经验。按照《意见》的要求,2017 年年底前,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何要先在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份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一是因为这两个区域也是最重要的生态保护的优先重点区域,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国家明确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配合这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二是因为在这两个地方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整体,长江流域是一个完整的流域,现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各省份都有生态保护红线,那么,如何从一个区域、一个流域完整性出发开展工作,就需要各个层面的协调,显然,这对其他地域、流域的边界衔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是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接口。长期以来,发改、环保、国土、规划、林业等部门的空间规划各自为政,统计口径不一致,技术标准不统一,基础数据、制图体系出入较大。同时,有些地方的各类保护区还存在着责权不清、界线不明、互相重叠等问题,如果简单地以各类保护区的界线为生态红线边界,必定使生态保护红线的边界出现问题。因此,国家层面应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如统一的数据库、坐标系、技术平台、图件整饬规范等。只有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才能在技术上行得通,大家都认可,而不至于出现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目前,环保部与发改委正在联合制定新修订的生态红线划定指南。
三是国家层面进行衔接、汇总,形成一个整体。从2012 年起,环保部就开始探索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也开展了相关试点。到目前为止,全国31 个省份都或多或少地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江苏、天津、江西等10 多个省份已公布本地的生态保护红线。各个省都在划,但是发展状况不一,尤其涉及到交界处的生态保护红线,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划分种类,因此,一定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衔接,汇总,才能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能够顺利落实。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