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远去,学会换一种眼光来打量城市

发布时间:2018-09-18来源:晶报编辑:潘峰

35年来袭击深圳的最强台风“山竹”,已经呼啸着远去。呼啸而来的,是城市一如既往的快节奏生活。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是“山竹”让我们学会了用一种新的眼光来打量城市、认识城市。

比如,台风过后,对深圳人来说印象最深的是,满大街都是倒伏的树木,其中不乏一些合抱粗的大树。以至于很多人感慨说,上班路上犹如丛林大冒险,市民穿行于横七竖八树木间的照片在朋友圈疯传。而由于树木倒伏严重!深圳各大公园开园时间尚未确定。

犹如一个人只能生病了才会真切地感受到某个器官的存在一样,那些令街道变成丛林的树木,那些平日被忽略了的叫得出或叫不出名字的树木,也以这种方式较平时更多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事实上,它是深圳植被丰富的一个反证,让人猛然间发现深圳原来是一个树木如此葱郁的城市。

但更需要在这里问一问的是,深圳是一个多台风的城市,台风一来就有大量树木倒伏,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反复发生?除了有必要进一步做好相关加固、修剪,提高树木的抗台风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城市种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如何进一步合理规划、慎重论证,在绿化树种尤其是行道树种的选择上更多考虑台风因素,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据介绍,树木分为深根系树种和浅根系树种,深根系树种有银杏、水杉、落羽杉、杨树、雪松、泡桐等;浅根系树种有桃树、樱花、国槐、枫、榕树、法国梧桐等。而目前深圳尚有大量绿化树是浅根系树种,加之一些施工单位在栽种树木时未按规定办事,许多树木的栽种深度不够,凡此种种,都为树木倒伏埋下了隐患。

深圳致力于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城市随处可见的绿色也符合人们由此而产生的这方面的想象。但是,城市不但需要绿化率,也需要科学绿化,需要绿化质量。而这些也往往可以由更合理、适宜的树种来决定。

再比如,台风也让我们重新打量那些破裂了的窗户玻璃乃至玻璃幕墙。很多人学会在玻璃上贴上米字形胶带以自救,但真正抗击台风不能指望这样的“民间偏方”,还得靠玻璃质量本身。玻璃的抗台风等级能否进一步提高?能否进一步优化相关标准?而巨大的玻璃幕墙一直是城市高层建筑的标配,是现代化气派的象征,但台风也使之增加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那种建立在炫目的玻璃幕墙上的审美观,有没有必要做出某种修正?

总之,“山竹”虽已远去,迅速恢复的热气腾腾的城市景象也是深圳活力的见证之一,但我们仍然需要用另一种眼光来打量城市,发现那些城市发展过程中易被忽略的短板,使城市在每一次面对台风等自然灾害时都能获得更有力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