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报评:彻底公开真相才能实现良性互动

发布时间:2019-09-16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潘峰

王琳

郑州市公安局日前发布通报称,针对近日有女网友发文爆料称遭“网警”违规查询自己信息一事,经调查,系该女子男友网购的一项恋爱忠诚度测试服务。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涉案人员进行了处罚。

自称“网警”的某网站测试员杨某被罚,网友拍手称好;将女友个人信息泄露给某测试网站的男子付某被罚,也有不少评论称“感到极度舒适”。但作为受害人的女网友也被警方以寻衅滋事为由进行处罚,却颇受网友质疑。在警方的通报中,对此并未有进一步的说明。

对警方、尤其是对网警来说,这一事件正如网友所称,实属“躺枪”,而且也在事实上造成了警方和网警的名誉受损。对此,冒充“网警”的某网站工作人员杨某无疑是第一责任人。如果没有杨某的冒充行为,哪怕这个荒唐的恋爱忠诚度测试真的进行下去了,可能也只是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普通违法事件。恋人之间的恋爱测试,尽管道德评价很低,但只要不触犯法律,也还只是几个当事人之间的事情。但恋爱测试也好,其他忠诚度测试也罢,若要通过测试法律的手段来完成,就必会触动相应的法律后果。回到上述个案,杨某和付某被处罚,就非常符合公众对“测试法律”后果的想像。

而网友质疑较多的受害人宋某被罚一事,根据警方通告和媒体报道分析,或许只是基于这一事实:9月12日23时许,付某看到网上事态扩大后,便向宋某坦白了找人测试其忠诚度的情况,并劝说宋某删除微博信息;但宋某拒绝了付某的要求,并继续在互联网上扩散、传播相关信息。

问题是,以男友告知真相后还继续“扩散、传播”相关信息来处罚受害人宋某,似乎有嫌法律依据不足。当被一位自称“网警”的陌生人在网上公开了本属私密的个人信息,普通人产生恐惧和怀疑是自然而然的反应。对随后男友的坦白,宋某是相信,还是不相信?当信任已经不在,裂痕已然发生,作为受害人的宋某就必须认可男友的说法,并且主动为警方辟谣吗?这样的要求对受害人来讲,未免有点高了。

客观来说,当地警方对这一事件的及时跟进、高效调查,还是可圈可点的。在真相大白后,将事实公之于众,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也值得肯定。但公开不是目的,而是主动接受公众监督的手段。对网友仍有疑问之处,警方还可以通过再次公开,与公众进行良性互动。如果受害人宋某真有其他寻衅滋事的行为,不妨继续有理有据地告知公众:宋某向哪些人以何方式进行了寻衅,又滋了哪些事。良性互动,不但是对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尊重与保障,也是促进依法执法不断提升案件质量的不二良方。

(作者系法律工作者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