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退出”将激发更大创业活力

发布时间:2020-07-14来源:深圳商报编辑:陈琳君

本报首席评论员 胡蓉

近日,《广东省深化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根据方案,深圳将借鉴香港经验,通过特区立法,试点开展企业除名制度。

一直以来,深圳商事制度改革多集中在“放”的充分落实上,即开办新企业的便利程度上,“秒批”“零成本”“零跑腿”“一站式办理”成为降低注册门槛的关键词,也为全国广为借鉴。然而,良性的退出机制同样不可或缺,除了能减少资源的无效占用、降低监管成本以外,将有效激发创业活力、持续提升深圳营商环境。

公司如果不打算经营了,该怎么办?公司应该主动注销,但办理手续繁琐,经济成本一般在三四千元。很多人因此置之不理,任由有关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不过,主动注销与被动注销性质完全不同,后者是因为违法行为导致的处罚,将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也会被有关部门列入黑名单,三年内都不得担任其他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法人个人信用不良记录会进入征信系统,如涉及欠税款,会被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不能乘坐飞机等。可见,这样的退出机制与越来越低的准入门槛是不匹配的,到了该改革的时候了。

有良性退出机制才能打造良好的生态。在中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中,由平台背书、保障资金安全的支付系统很重要,7天无理由退货的退出机制同样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消消费者的顾虑、让他们放心购物,也激励商家把心思放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创业环境也一样,应该让资本、创业者能够顺利退出,否则就会积累大量“僵尸”企业,导致创业生态逐渐失去活力。

在世界银行对全球营商环境的评测标准中,同样有对退出机制的衡量。除了考察企业开办方面的便利度,也看重破产办理的时间及资金成本等因素。那些营商环境排名靠前的国家或区域,都致力于降低退出门槛。以新加坡为例,提交申请和相关申报表后,只要完成清算、没有税款拖欠,公告期过后基本就可以注销了。

深圳一向“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构建便捷、低成本的退出机制,正是“宽容失败”的体现。作为全国创业密度最高的城市,深圳也一直在谋划改革退出机制,当低效运营的企业能够体面关闭,创业者将不必纠结于“放弃还是继续”,能够轻装上阵,深圳的创业活力也将得到更大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