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补短板,不如让人将长板拉长

发布时间:2020-08-04来源:晶报编辑:邓雪婷

江苏考生白湘菱考了全省文科第一名,却因为有一门选修课成绩为B+,而无法入读北大、清华以及南大等名校。最新消息是,白湘菱被港大录取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这一话题迅速在网上发酵。

“卡”住白湘菱“迈进”名校门槛的,是江苏省现行高考方案中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制”模式。所谓“等级制”,指两门选考科目,分数不计入总分,而是评定为A+、A、B+、B、C、D六个等级,测试等级要求则由各大高校自主提出。而目前国内很多985、211名校,全都要求选修课成绩为A以上。

江苏高考模式,本意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选测科目不计分,只计等级。按照教育专家熊丙奇的说法,“这把之前按所有科目总分录取只有一条分数门槛,变为了两条门槛,一个是语数外分数门槛,一个是等级门槛。”举例来说,如果一名学生语数外满分,一门选测等级为A+,可另一门偏科,只考了C,那他与绝大部分名校都无缘了。

所幸的是,这一模式即将大改,2021年江苏省将实施新高考方案,采用等级赋分制,总分750分,语数外之外,物理和历史两门选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依然划分等级,但要经一定比例转换后计入总分。

也就是说,白湘菱的类似遭遇今后有望不再发生。这当然可视为一种进步。这也是高考改革中的一个插曲。未来,如何让高校招生诉求的多样性与考生特征的多样性更好地结合起来,让更多考生通过一个更合适的考试机制进入理想的学校,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在我看来,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是,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由其“长板”决定,即充分照顾、挖掘一个人的特长,给予其必要的生长空间,而不是由其“短板”来决定。与其让一个人努力补短板,不如给其空间,将长板变长。

很多教育问题,都可以从“因材施教”这种我国古老的教育理念中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