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餐饮浪费,让更多人自觉追求一种轻生活方式

发布时间:2020-09-10来源:晶报编辑:潘峰

制止餐饮浪费,深圳在行动,而且一出手就是组合拳——日前,深圳发布了《制止餐饮浪费十大行动实施方案》,引发热议。

行动明确,将从农田到餐饮,全链条推进供应小份菜,推进净菜上市工作,提倡供深净菜按照就餐人数进行分装。鼓励餐饮服务单位提供“小份菜、半份菜”点餐、剩余饭菜打包、劝阻不文明消费行为,主动提醒消费者适度消费、杜绝浪费,深入推行“光盘行动”,引导消费者减少铺张浪费。可以说,这“十大行动”,涉及到了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众多环节与领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餐饮浪费现象令人痛心。有报告显示,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更是高达38%,可谓触目惊心。

首先,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对守护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14亿人口,每个人每个家庭节约粮食还是浪费粮食,加在一起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其次,餐饮浪费带来的不仅是社会财富的无端消耗,也成为城市垃圾处理不可承受之重,大量的厨余垃圾,会加剧环境污染问题。你可能不经意间多点了几个菜,就间接成为系列不环保问题的制造者。反过来说,如果你每顿饭都理性点餐或者吃多少点多少,减少浪费或决不浪费,那你就是在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做贡献,成为源头减量的践行者。

近些年来,深圳一直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号召。早在2016年,深圳就开始推广宣传光盘行动﹔2018年,更将每年的11月8日定为光盘行动日,大力整治浪费之风,以固化节日的形式呼吁全民参与光盘行动。

作为一个垃圾分类卓有成效的城市,深圳完全可以将制止餐饮浪费与垃圾分类行动结合起来。深圳日前推出的制止餐饮浪费十大行动中的一大亮点,就是结合《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条例》加强对使用一次性餐具监督执法和宣传工作。

事实上,日本抵制餐饮浪费行为之所以取得成效,与其实行严格且细致的垃圾分类制度分不开。例如,在名古屋市,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被认定为可燃垃圾。浪费的粮食成了垃圾,而处理垃圾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不但买垃圾袋是一笔开销,而且垃圾袋有编号,不能跨市使用。也因此,大家只好尽量不产生垃圾。

日本在这方面的精细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垃圾分类本身不能减量,减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少产或不产生垃圾。将减量与分类结合起来,将最大限度地为环境减负。

从更深层次说,制止餐饮浪费如“光盘行动”等,绝不仅仅是要求把食物吃完,而是由此提倡一种轻生活方式。所谓轻生活方式,就是一种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向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说“不”。

几年前,国内首个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诞生于深圳盐田区。整个碳币系统以碳币为基础度量,对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赋予一定的价值量,形成碳币获取、碳币消费、碳币结算的良性循环。举例而言,租乘公共自行车、分类丢弃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获得碳币,进而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商品优惠、景区门票、手机话费等——这是一种更大范畴下的“反浪费”。

我们希望并相信,这样一种轻生活方式,会成为城市更鲜明的文明风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