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评论员胡蓉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汽车时代离生活越来越近。最近,深圳又率先叩门。
3月23日,受益于综合改革试点中赋予深圳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先行先试权,深圳就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推出征求意见稿,拟规定“无人驾驶”等智能网联汽车在登记上牌后,可以和传统汽车一样上路行驶。和以往的产业扶持政策不同,深圳正在打通智能汽车正式上路的法律障碍。只有打开市场大门,才能推动智能汽车的产业化和健康发展。
近日深圳两家“全球五百强”也宣布联手造车。据恒大汽车最新公告,恒大汽车将与腾讯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载智能操作系统。此外除了比亚迪,华为、大疆、科大讯飞、德赛西威等企业均已布局或加入。
除了比亚迪,其余深企几乎均属“跨界”,但这并不代表深圳没有优势。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分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新生力量会成为推动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主导性的力量,并归纳了四类跨界造车的新力量:互联网企业、信息通讯行业、新的制造力量和新的运营商。而信息通讯企业的优势更明显,因为汽车已进入到芯片与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有强大的创新基因、有强烈的客户导向的信息通讯企业将会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主导者。
可以看出,传统车企在这场转型中并不占优势。智能汽车被认为是智能手机之后的另一超级智能移动终端。作为载体的汽车本身已不再重要,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和车载网络通信的核心技术才是决定性力量,正如英特尔、微软在笔记本电脑产业的地位。
深圳在前两类新生力量中拥有中国最优秀的头部企业。而恒大作为新的制造力量也不容小视,因为它会比传统车企更有决心和魄力。对传统车企来说,这是在革自己的命,当年最先发明数码相机的也是柯达,但因为放不下传统胶片业务的绝对垄断优势而拒绝转型,最终被别人革了命。
据亿欧智库预计,到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车端系统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中国将凭借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届时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客货运输、商业运营和汽车产业本身都将因此出现巨大变革。
因此,这是绝对不容错过的新兴产业,尤其对深圳而言。深圳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领域有着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拥有一批优秀企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现在,深圳的率先立法和深企间的强强联合,正在把这一产业送上超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