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种树一样做教育 让每个孩子释放潜能天性

发布时间:2018-03-13来源:深圳晚报编辑:邓雪婷

深圳新闻网讯 一颗颗飞舞着、想要扎根土壤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生根发芽,渐渐地从小树长成大树……在盐田区林园小学,每一堂“壮根课程”“强干课程”“展枝课程”或是“茂叶课程”,都能看到学生们像树苗从土壤里汲取养分一样,吸收知识,自然成长。

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去年,林园小学从地域特点和生源特点出发,倡导“自然树”教育理念,将培养“健康、自立、聪慧的中华好苗儿”作为育人目标,制定了“以生自学、以问导学、以探助学”课堂教学模式,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课堂革命。在新的课堂上,孩子们表现活跃,在争当“小老师”表现自己的同时,也懂得团队合作的价值。“让每个孩子释放本源天性。”林园小学校长易群兰说,“回归教育的本质,就是让每一棵小树苗得到很好的成长。”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据介绍,林园小学的“林园”有两层含义,一指林园小学本身,二指苗木花卉之园。走进林园小学,映入眼帘的是孔子像以及教学楼墙上的“阳光之星”光荣榜。这也寓意着,与自然界的树木需要阳光生长一样,林园的学生们也需要阳光的心态成长。去年,易群兰校长刚到林园小学时,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决定基于林园小学的特点,让文化内生。“林园的气质给了我关于教育的灵感:人成长的过程,与树木自然生长一脉相承。”校长易群兰说道。

校长和孩子们在一起。
 

此后,林园小学提出让“自然树”教育成为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自然树’教育在我们看来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解决如何按照天性培养孩子,如何释放孩子潜在能量的问题;其次‘自然树’教育是以自然为师的教育形式,实现教育与规律、儿童与自然的有效联结,从而维护儿童智慧成长、身心健康发展。可见,‘自然树’教育是真爱、真信、真实的教育。”林园小学副校长刘进平说。据了解,林园小学从地域特点和生源特点作为切入点,把“自然树”教育作为学校文化核心和灵魂具像化表达;以“建绿色林园,育成才基因”作为办学理念;以“绿色发展、共同成长”作为学校精神;将培养“健康、自立、聪慧的中华好苗儿”作为育人目标。

如今,林园小学校门处一块石头上刻有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成为不少师生的座右铭。这两句话出自唐代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天”指自然生长规律,“性”指树木本性,即遵从树木生长的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由此来看,林园小学倡导的“自然树”教育理念与柳宗元笔下的“种树法则”一脉相承。无独有偶,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培养教师队伍。“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给各类人才一个自我生长的空间,大幅度减少各类评估、评比,让科研工作者能够心无旁骛地从事研究。”副校长龚白羽如此说道。随着“自然树”教育理念逐步完善,办学理念与学校精神、育人目标浑然一体,构成了林园小学完整的教育思想。在顶层设计建构完成后,林园小学的课堂革命悄悄地打响。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今,在林园小学的课堂上,学生们踊跃提问、争当“小老师”、小组合作已成常态。一节普通的数学课上,数学教师包彦抛出一个问题:用身边的物品对教室的长宽进行测量。随后,学生们纷纷亮出尺子、书本等“工具”,有序地完成这次小组合作任务。教师包彦说:“如果课前没有设置导学单,现场肯定混乱得多。”

学生们在课堂上分组讨论。
 

据了解,包彦提到的“导学单”是林园小学开展课堂改革、打造“育苗课堂”的亮点之一。去年9月,林园小学开始研讨“以生自学、以问导学、以探助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从“知识传授”走向“问题解决”,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等学习方式充分参与和体验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几轮研讨,9月下旬,新的课堂模式在林园小学生根发芽。

教师发展处主任李晓洁同样也是一名三年级英语教师,她说,目前在上新章节的课前,她都会向学生发放导学单,让学生在课前对新章节的单词、语句有所了解。与普通的预习不同,导学单的设计凝聚了教师们的“心血”,导学单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学校要求导学单的设计要体现三个结合:结合教材,结合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导学单的设计力求详尽、合理,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李晓洁说。

作为课堂改革重要一环,学生在自学步骤完成后,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在四年级语文教师王静的课堂上,学生们成为了“课堂主人”,争先恐后地举手申请到讲台发言。“以往沉默的羔羊不见了。”教师王静说,“将课堂还给学生,增加了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效率更高,在语言基础、表达和性格等方面,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塑造效果。”

除此之外,合作探究和拓展应用也是课堂改革重点。目前,林园小学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划分成不同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根据学习情况可细分为A、B、C级别,明确自己在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协助他人。

去年12月,林园小学开展“育苗课堂”展示评比活动,教师陈晓娟、梁洁明获得一等奖。他们表示,课程开发、实施提升了教师课程执行力,促使教师不断反思,由此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的合格教师成长为科研型的优秀教师。对学生而言,改革成果也逐渐显现出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听取和采纳他人见解,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有限时间内辨析、取舍、评价、知识重组乃至创新,形成立体知识网络,学习能力大幅提高。相比其他学校而言,在生源质量较弱的情况下,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林园小学各科成绩均有大幅度提高。四年级的语文、英语学科在区调考中都过了B值。

1000余名学生人人有项目

“除了课堂更加生动,我们课余生活也更加丰富了。”五年级二班的学生温智霖说。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她就到啦啦操社团参加活动。温智霖说,全班同学都能在各种各样社团里选到自己喜欢的类型。五年级四班的张敏行则参加了科技社团,前段时间,她针对塑料袋环保问题开展研究,在科学教师的支持下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做实验,最终完成一份“令自己都感到惊讶”的论文报告。

林园小学“小海豚”行进打击乐团受邀参加2018年全国影视校园春晚——《领航》。
 

林园小学课程发展处主任李梅先表示,社团活动只是“自然树”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代表“茂叶课程”。随后,她拿出一张“自然树”课程结构图介绍起来,树的每部分都代表着一个课程:壮根课程、强干课程、展枝课程、茂叶课程,分别对应国家、地方性基础课程、校本课程、主题课程、社团活动。例如,在校本课程方面,林园小学全面推进花式跳绳,中年级开设足球和形体课,高年级开设羽毛球课,让每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终生受益、健体强身的体育技能,同时也在阳光“沐浴”下增强班级凝聚力,发展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此外,林园小学与习学书院、树人教育等资深社会机构合作,开展行进打击乐、硬笔书法、英语戏剧、室内划艇等各类社团课程46项。全校1000余名学生,人人有项目,个个齐参与。目前,啦啦操、行进打击乐等社团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屡屡获奖,成为林园小学一张张闪亮的名片。

在“自然树”课程体系中,纵向看品德与修养、语言与人文、数科与创新、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五大领域的课程,对应并支撑起“自律自强、人文底蕴、实践探究、审美情趣、身心健康”五品核心素养。教育专家李晨红点评“自然树”课程体系时表示,林园小学提出的办学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与价值,体现遵循自然,科学培植,静待成长的自然教育新观念。

目前,“让每个孩子释放本源天性”已经成为易群兰校长最大的心愿,对于“自然树”课程体系,她希望:“继续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道德、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谢启宗 林炳权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