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见证者

发布时间:2019-05-30来源:法制日报编辑:邓雪婷

走进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盐田(一)

深圳新闻网讯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这里不仅见证了英国殖民主义瓜分和侵略中国的屈辱历史,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时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改变了盐田的发展轨迹。如今的盐田,中英街成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见证者,生态文明建设、“人工智能+”成为当地发展的新动能。本报记者近日走进深圳市盐田区蹲点调研采访,感受改革开放前沿的奋斗历程。

一条长250米、宽不到4米的小街,一边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的香港,一边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深圳——这条小街就是闻名遐迩的中英街。

中英街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内,像一条纽带把深港两地连接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一街两制”人文景观。

中英街是中华民族百年沧桑和屈辱历史的忠实见证者。

中英街内,深圳一侧现有临街商铺136间,香港一侧有商铺68间。走在这条小街上,爱国主义教育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成为主题;边贸经济与文化旅游协调发展,历史景观与免税商品相互交映,让深港两地居民和游客分享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如今的中英街已成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见证者。

一次改变中英街轨迹的考察

进入中英街,一块黑色的石碑映入眼帘,上面写着“中英街界碑”,旁边不远处就是第七号界碑,界碑相对的两面分别以中英文字镌刻,内容是“光绪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7号”。

“中英街现保留有八块界碑,这些界碑不仅是英国殖民主义瓜分和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见证。”中英街管理局局长曾萌明介绍说。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背景下,英国借助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香港岛、九龙,强租新界,从而占领了整个香港地区。

1899年3月16日至18日,中英两国定界委员在沙头角勘定了新界北部陆地边界。此后,沙头角被分割成“华界”与“英界”两部分。在沙头角陆地边境上,逐渐形成了一条由中英两国分治长达百年之久的“中英街”,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提起中英街的发展,不得不提到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考察。

据中英街历史博物馆资料显示,1977年,深圳农民的年收入是270元人民币,而香港新界农民年收入却是6000元港币(约2400元人民币),相差近10倍,为此,当时有不少人跑到香港去了。

1978年7月,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在宝安县委书记方苞等人陪同下,来到沙头角,耳闻目睹了内地和香港的差距。

习仲勋当时深有感触地说:“一定要想办法把沙头角发展起来。当然,全县其他地方也要加快发展、促进平衡,但是要优先考虑沙头角。”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改革开放的春风改变了中英街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