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台风袭击、暴雨冲击、家电着火……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掌握科学的应急安全知识很有必要。近期,盐田区应急管理局联合深圳新闻网,围绕暴雨、台风、洪涝、地震、建筑物坍塌等安全主题,精心策划制作12期《应急微课堂》视频,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6月27日讯(记者 陈琳君 赖思为)暑期将至,气温骤升,亲水游玩成了不少家庭亲子出游的首选。在享受游泳带来的乐趣时,一定不要忘记了其中伴随的安全隐患。如何预防儿童溺水事故的悲剧发生呢?遇到有人溺水又该怎么办?本期《应急微课堂》特别推出“暑期防溺水”专题讲座,告诉你如何安全“戏水”,并学会正确应对玩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每年大约有5万余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为“头号杀手”。值得注意的是,溺水除了会发生在河边、池塘、湖、水库等户外,公共游泳池及小区泳池也都是孩子溺水的“隐形杀手”。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安全,即便是在熟悉、有安全设施和配备有救生员的游泳池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安全措施,熟知游泳安全知识,减少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
暑期“防溺水”安全贴士:
游泳前应做全身运动,充分活动关节,放松肌肉,以免下水后发生抽筋、拉伤等事故。
发现溺水人员,迅速进行安全评估:
1、有意识的溺水者:有意识的溺水者通常会在水中挣扎、呼救,这是溺水者意识到危险的求救表现,但淹溺并未真正发生,此时应迅速展开救援行动让患者脱离危险境遇。
2、无意识的溺水者:此类患者表现为在水中静静漂浮,有些仿佛是在水中站立,邻近观察可见其双眼凝视,呼之无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人溺水时会紧张,肌肉变得僵硬,喊不出来,根本无法挣扎和呼救,可能是站着不动,或低头在水下保持静止。如果孩子游泳时出现这些状况,很可能已经溺水,需立即施救。
溺水如何自救与施救
在水中可以采取的自救方法:
1、在海里出现呛水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放松心情,准确判断海浪节奏,从而恢复原来的节奏。
2、也可以用脚向下蹬水,身体下沉时可以将手掌循环地由上往下压,让身体保持在漂浮状态,或用手拍打水面,进行呼救。
3、如果是腿部抽筋引起的溺水情况,同样的是要先保持冷静,都是深吸一口气,小腿可蹬抽筋的那条腿,也可以用手将脚趾往上掰。大腿抽筋,让痉挛的大腿和身体成直角,两手抱着小腿用力屈膝,使抽筋的大腿向身体方向拉伸,缓解抽筋。
注意:如果不能缓解,应当及时呼叫求助。
周围的人可以这样施救:
1、立即拨打120,在等待救援的同时施救;
2、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施救:如果环境危险,先拨打110求救;尽量利用绳索、救生设施进行岸上救援;如果水性良好,选择亲自下水施救,游至溺水者身边时,应当从其背部将溺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再将其拖上岸。
注意:会游泳不等于会救援,如果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建议贸然下水救援。
3、简单处理,等待救援:(期间切勿用“土方”——“倒背法”行救,这个倒背控水会导致胃内物排除,增加误吸风险。拖延救治不说,还会增加死亡几率!)
根据溺水者情况进行处理:
清醒,有呼吸和脉搏:呼叫120后,陪在溺水者身边,可以换上干衣服,裹上毯子,注意保暖,然后等待救援人员;
无反应,有呼吸:将溺水者摆放成侧卧位,检查其口中有无异物,如果有再清除,另外要给溺水者保暖。
无反应,无呼吸:立刻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按先人工呼吸、后胸外按压的顺序进行,并持续至呼吸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待溺水者恢复呼吸后,最好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治疗。
最后,在救援过程中,一定要牢记“三大原则”:一是岸上救生优于水上救生、二是团队救生优于个人救生、三是间接救生优于直接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