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28日讯 (记者 赖思为)2月27日下午,“山海和鸣·非遗共融”非遗联动活动在盐田区大梅沙栖息图书馆举行,世遗泉州南音、国家级非遗泉州蟳埔簪花围来到盐田,与省级非遗盐田疍家习俗、疍家渔歌以及意大利歌剧同频共振,南音的‘丝竹入海’、簪花围的“向海而生”、”渔歌的‘浪涌腔韵’与歌剧的‘海洋咏叹调’,书写人与海的史诗,交织出文明对话的最美和声……一场跨时空跨地域的文化对话在山海盐田发生。
非遗与音乐的“跨界”对话在山海盐田发生。
现场除精彩的音乐表演外,国家级非遗泉州蟳埔簪花围文化传播大使田甜还邀请了盐田音乐家协会主席王蓓、声乐副教授刘晶茜、青年男高音歌唱家、深圳宝安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何建豪、深圳歌剧舞剧院男高音歌唱家蔡继瑜、广东省南音研究会会长黄朝晖、广东省南音研究会理事苏玉静和叶瑞娥等多位音乐人进行深度交流,以簪花围为引、旋律为桥,实现非遗与音乐的“跨界”对话,探讨文化和传播的意义。
非遗与音乐的“跨界”对话在山海盐田发生。
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人,田甜透露,此次非遗音乐会选址在盐田有特别的原因。“山海盐田”——盐田是唯一一个山跟海都和香港相邻的城区,田甜希望通过非遗联动活动让跨地域的非遗文化在盐田碰撞交融,先让盐田的市民看到非遗融合的魅力,再通过盐田这个面向大湾区的窗口和桥梁让非遗文化“走向世界”。“未来我们会为深圳市民呈现更多元化的内容,把盐田本土的元素和簪花围做融合,产出更多年轻人喜欢的音乐作品。”
非遗与音乐的“跨界”对话在山海盐田发生。
“要将中国的非遗融合实现文化出海。”王蓓在专访中也同样提到盐田和非遗传播的关系。她表示,如今盐田基于海港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滨海城区,而疍家文化则连接着盐田的过去和未来,疍家文化也随着山海盐田的变化发展成为盐田区勇于创新的重要文化符号。
活动当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疍家婚俗》的代表性传承人苏玉莲老师也来到现场,分享盐田的疍家后人在生活中保留的疍家习俗,并带着疍家渔姨现场展示疍家传统婚俗中的扒龙船。尤为特别的是,何建豪和蔡继瑜现场对唱,一首经典的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响彻湖畔,两位男高音歌唱家独特的声线交织在一起,如同两条河流汇聚,与粼粼湖光交相辉映。“这场非遗联动活动在盐田做了一个创新,希望未来自己也能传承发扬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更好实现文化交融。”何建豪在专访中说道。
“新生一代慢慢开始追问文化背后的价值内涵,这是现代年轻人文化自信觉醒的标签。”田甜说道。非遗文化随着时代潮水的发展,有着更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此次非遗音乐节将泉州蟳埔女特有的簪花围作为信物和载体,让盐田非遗疍家习俗、盐田疍家渔歌、意大利歌剧同台,为非遗文化注入创造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