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算好湾区“生态账” 盐田区开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践

发布时间:2017-12-29来源:深圳新闻网编辑:潘峰

深圳新闻网讯 (记者 潘峰)从2015年至今,盐田区开启长达3年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践之路。近日,盐田区召开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填报编制》专家评审会上。会上,专家组表示相关成果将为开展盐田区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开发使用成本评估机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提供详实基础,对推进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健全国土资源资产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一直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重点工作。在今年10月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更是提出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为了契合国家对这一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深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探索编制全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深圳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根据深圳市2017年改革计划,盐田区被确定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改革”试点地区之一。

早在2015年,盐田区就开展了探索编制全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前期研究,构建了盐田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盐田区随后基于深圳改革计划要求及东部湾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任务,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构建基础上,率先提出了盐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改革试点“1+4”系统研究方案。方案提出在盐田区自然资源补充调查和盐田区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基础任务上,配套开展“东部湾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构建”“盐田区海洋蓝碳初步研究”“盐田区自然资源资产资本化市场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与城市GEP融合机制”等“4”项创新性研究。2017年改革任务的重点工作是“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填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实践之路如何开启?

按照“两山论”的发展理念,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要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价值,以价值的形式反映自然资源资产的变化发展状况。为此,科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过程既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存量和质量,也要能依托科学的核算方法来客观有效的评估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根据这一思路,盐田区开启了以深圳东部湾区自然资源资产基础数据收集和自然资源资产价值估算为基础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践之路。

从总体来看,一方面优化更新了盐田区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并形成了盐田区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同时,在数据采集方面,完成了全区10类自然资源资产存量与质量信息共60项指标和生态服务功能量信息共78项指标的数据收集工作;在负债表的填报方面,编制完成了包括存量表、质量表、价值表、负债与权益表在内的30张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填报工作。

根据对盐田区林地、城市绿地、湿地、景观水、饮用水、沙滩、近岸海域、大气、珍稀濒危物种和古树名木等10项自然资源资产的评估结果,盐田区2016年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价值约为38.7亿,2016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71.5亿元。在实物量价值中,林地资源价值占比高达42.5%,可见盐田区林地资源价值是最大的;生态服务价值中,大气资源的占比高达55.5%,反映了由于盐田区游客接待量大,优质的空气质量带来了较大的服务价值。另外,盐田区优质的水资源和沙滩资源也在评估结果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12月召开的《盐田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填报编制》专家评审会上,专家组表示相关成果将为开展盐田区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开发使用成本评估机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提供详实基础,对推进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之路如何后继?

从2015年至今,盐田区开启长达3年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践之路,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意识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成熟编制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实践应用上仍有不断探索前行的空间。

下一步,盐田区将在自然资源补充调查和盐田区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基础任务上,配套开展“东部湾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构建”、“盐田区海洋蓝碳初步研究”、“盐田区自然资源资产资本化市场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与城市GEP融合机制”等4项创新性研究。

同时,结合辖区实际,盐田区将开展基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林地等10类自然资源资产数据采集技术研究,准确采集反应自然资源资产实际的基本数据,进一步“摸清家底”。

此外,盐田区将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职责,建立配套考核制度,深入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实施,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