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吃瓜群众还没有从仝卓高考报名舞弊事件、山东农家女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带来的惊诧中走出,网上又传来了更劲爆的消息。
有网友向四川省教育厅举报,绵阳市涪城区实验中学在2020年地理生物考试中,疑似涉嫌考试舞弊。网友在举报信中称,6月13日上午的2020年地理生物考试开始后,在校长赵某某组织下,全校地生老师在考试截止前15分钟,将标准答案以纸质形式分考场分批次分发给学生,要求其进行填涂,并威胁称不许告诉任何人此事。
考试舞弊现象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每逢中考高考过后,各地都会爆出相关新闻。有一部电影叫《史上最大作弊战争》,讲述的就是学生集体作弊,对抗老师的故事,有人将答案写在橡皮上、有人把答案藏在手指缝里……不一而足。
但通常的考试舞弊中,老师和学生是猫鼠关系。像绵阳这所中学一样,学校领导、老师与学生成为利益上的“同盟”,却并不多见。也因此,这起事件所暴露出来的教育之病,已远远超出了舞弊本身。
发帖网友称,由于疫情影响,本次绵阳中考生物地理考试在各自学校进行,有些学校担心别人作弊,先下手为强——如果此说得到证实,当然首先说明当地做出的这一考试安排欠周全,没有跟进保证考试真实性的措施,使人有空子可钻。
但更重要的是,它让人更直观地看到了升学率魔咒的威力到底有多大。仅仅担心别人作弊抢占了先机,就赶紧先下手为强,不惜以集体舞弊的形式抬高成绩,这所学校这么“拼”,还不是为了升学数据更好看嘛。
报道称,由当地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进驻学校开展调查。这是一起并不复杂的集体舞弊事件,相信真相很快就会水落石出。倘调查属实,相关人士当会受到相应惩处,以儆效尤。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从更大的视野下来看,到底是什么催生了这种荒唐的集体舞弊事件?就像我们不能仅仅依据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人一样,评价一所学校,除了升学率,是不是也可以有更多维度?
学校是一个人灵魂发育的地方,而不只是学会考试、学会背诵标准答案的地方。由学校主导的这种集体舞弊,本身就是反教育的,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意味着一种伤害。这是常识。如果校方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则只能说明,如今,我们的一些学校,已经变成了一个另类“加工厂”,学生在他们眼里,只是没有温度的机器,是决定学校升学率乃至表彰规模的一堆数字。
在这里,人文、情怀、理想被抽空了,或者说,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即便没有集体舞弊,基于这样的教育心态下的考试竞争,其价值也在不断流失中。